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海珊瑚数十年退化八成 "封山育林"实现难度大

2014年02月28日 09:0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在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两个色彩斑斓的水族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彩色热带小鱼在珊瑚丛中畅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告诉记者,这是人工培育珊瑚礁的实验。“是去年9月西沙航次带回来的珊瑚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黄晖遗憾地回答:“这是前几年带回来的。去年带回来的珊瑚可能因为海况恶劣,受到机械性损害,或者是由于运输时间太长,大部分都死掉了。人工繁育珊瑚过去是空白,像运输条件这类细节问题只能慢慢摸索。”

  珊瑚覆盖率好转但生物多样性未恢复

  去年夏秋之际,记者跟随南海所珊瑚礁生态系统考察队历时半月,考察了东岛、永乐环礁等岛礁附近海域的珊瑚覆盖率、珊瑚幼体附着情况、所在海域的鱼类组成和数量以及所在海域的水质,当时领队袁涛通过潜水观测初步得出“2013年在2012年珊瑚覆盖率有所好转的基础上继续恢复”的结论。

  今天,黄晖证实了这个初步结论:“跟2007、2008年间珊瑚由于长棘海星爆发受到毁灭性破坏时相比,确实在恢复,浅水区恢复得更为明显。”不过,她对珊瑚礁的未来还是充满担忧:“即便有所恢复,几十年里南海的珊瑚覆盖率也减少了80%,而且观测发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未明显恢复。”据她介绍,珊瑚礁生态系统包括由石斑鱼、大型贝类、螺类组成的捕食者以及珊瑚共生藻类这样的生产者。而短时间内,生物多样性依旧会维持较低水平。

  对于西沙群岛的水质,黄晖欣喜地表示,在调查区域并未发现海水受到人类污染的迹象,海水一如既往地保持在优质状态。

  最好的恢复方式是“封山育林”

  黄晖介绍,一般而言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均是危害珊瑚礁的致命因素。因为气候异常变化往往会引起海水升温、洪水灾害、台风强度和频率的增加,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说气温升高引起珊瑚礁热白化、特大型洪水可显著改变珊瑚礁区的海洋环境,受到致命危害后的珊瑚礁恢复缓慢。

  根据黄晖团队的调查,在南海,人类活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气候变化;在近岸海域,人类活动主要是指污染和沉积物,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在远海,则是渔民在礁盘作业时的过度捕捞。目前,近岸和远海珊瑚的恢复都比较难,近岸的沉积物如果继续堆积,恢复便无从谈起;远海则因为海域面积太大不好管理。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人工繁殖珊瑚来修复珊瑚礁,虽然目前已经有成功经验,但人工干预只可能在小范围、针对突发事件而进行,长远来看,还是要靠珊瑚自己进行恢复,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类似‘封山育林’的措施”。不过黄晖坦言,即便在陆地上封山育林,因为牵扯到各方利益,实现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海洋面积更大,很难完全将海“封”掉。现在只能希望监管部门加大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管理,尽可能地为珊瑚恢复提供条件。

  呼吁完善的科研资金支持机制

  目前,黄晖的课题组已经初步掌握了南海珊瑚生存状态,但对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了解仍需进一步深入,这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中部分支持已经到位:中科院南海所目前已经在大亚湾、三亚、西沙、南沙、汕头、湛江等地设立了6个野外台站,这几天课题组还得到了一个可以在-300米以内的海山、陆坡处采样的水下机器人;三沙市在永兴岛先划出一亩土地给西沙站,后来又划出一亩临时用地供科学研究使用,“永兴岛并不大,在土地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还给我们地,真的是巨大的支持。”黄晖对此非常感激。

  目前,黄晖初步确定西沙航次今年仍将继续,只是时间未定。“资金到位了才行。”她说。不算人员费用,去年半个月的西沙航次光船费就花去了50万元。由于必须在礁盘区作业,南海所拥有的“实验一号”等大型科考船无从施展,黄晖每次都要向船务公司租渔船进行科考。“船务公司又不捕鱼,珊瑚礁的好坏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价格上很难有松动。在国外,出海资金很大一部分源自民间基金会以及知名企业的捐款,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大企业找我谈过合作,但一方面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就算他们真的全额给我,财务上也无法过关”。她呼吁,我国应迅速建立起完善的科研资金支持机制,让民间的这些意向资金流进来,消除科考的后顾之忧。

  记者 赵征南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