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中国成立前长沙最高建筑仅7层

2014年02月28日 09:48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晚清光绪年间,麻石用于建造一座雄伟城市的计划,已基本实现。进入民国后,湖南省宣布长沙进入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阶段,长沙由此启动拆除城池,兴建马路,用水泥钢筋混凝土打造新的城市轮廓线的进程。

  到上世纪30年代,城市建设的进程开始加快。1932年,在中山路柏油马路旁建成的、高8层的长沙国货陈列馆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好的国货陈列馆,同时也代表了长沙城市的高度。显然,只有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现代建材的使用,才能使长沙建筑,向天空伸展得更高。

  但1938年11月13日凌晨,因“文夕大火”的发生,长沙全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昔日闻名全国的长沙麻石建筑,及新建设的现代化建筑,几乎全部遭到毁灭性或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后长沙又在日寇进攻中,遭遇四次会战的破坏。

  1945年,抗战胜利后,长沙开始新一轮城市建设,无奈“一火四战”予长沙创痛甚深,一直难以恢复。1947年京沪记者考察团对长沙城市进行考察,当年中央日报社的郑炳森谈其观感说:“长沙只是一半”,走过长沙街头,“便看到长沙80%以上的商店,一半儿真,一半儿假。外面一半楼阁峥嵘,里面一半呢,就不堪追问了。说一句‘金玉其外,败絮其里’的话,似不为过”,“长沙远没有恢复,长沙更需要营养,长沙在抗战中牺牲实在太大了。”

  本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剑子对长沙建筑“金玉其外,败絮其里”记载得更详细:“首先从马路两边那些矗立云表的大铺面说起,金碧辉煌,堂皇伟大,外面看来,即算不是水泥钢骨,起码也是红砖制造的,但可怜得很,这些店面不但不是水泥钢骨,不是红砖建造,而且也不是泥砖,不是结实的木料。那十几丈高、三四尺厚的门面,望上去好像两三层洋房,其实隐在这门面之后的,不过一座矮而陋的平房,这高大的门面,是碎木头薄木板,用稍粗的木料做成架子,一步步钉成模子,把水泥石灰向上面一涂,望去便是水泥钢骨的大建筑了。”其实这种“文夕大火”及抗战的“创痛”,在2000年黄兴南路步行街改扩建的时候,人们仍能看到拆建背后的少数店面,仍是剑子所描述的这种场景。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长沙的最高建筑仍只有7层楼,这就是抗战后在文运街建造的电信局,比1932年建造于中山路旁的长沙国货陈列馆还矮了一层楼。原长沙国货陈列馆楼上七八层为原无线电收音台。因抗战期间的破坏,其中一层已完全锈蚀,抗战胜利后,便拆除了最高的那一层楼。 文/任大猛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