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历史讲座热":找到了学术走向公众的路子

2014年03月03日 09:4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有那么几年,人们嚷嚷“史学危机”。那些时候,历史学家的著作滞销,读者不读,出版社不愿出。一本书,印个一两千本,还要补贴。没有补贴,书稿就只能永远躺在作者的抽屉里睡觉。这几年,情况变了。历史学家的著作大量出版。大陆历史学家的著作自不必说,海外的、特别是台湾历史学家的著作受到许多出版家的青睐。不少在台湾受到冷落的著作纷纷在大陆获得出版或再版机会。这是令人高兴的现象之一。

  令人高兴的现象之二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历史讲座热。大学、图书馆、文化馆、学会、网站、电视台,纷纷举办历史讲座。每次讲座,听众踊跃,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堪称少长咸集,不仅座无虚席,而且有时连走廊、过道、舞台,凡有空隙的地方都挤满了人。有些讲座,不少人挤在门外,一票难求,只能怏怏离去。

  这些现象昭示我们,史学危机已成过去,史学热正在形成。

  何以会出现“史学热”?源于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追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写历史,记录既往,总结经验与教训,“表征盛衰,殷鉴兴废”,扬清激浊,褒善刺恶,大概也可以属于“经国”大业之一,因之,读历史,了解历史,不仅可以长知识,长智慧,了解前天、昨天,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今天。中国人爱将历史比做镜子,常用这面镜子照一照,可以知道历史的兴替、得失,明辨真伪、是非,善恶、美丑,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都好处多多。近年来,人们感到既往的历史著作虚假成分、片面成分都太多,因各种需要而隐讳、扭曲的成分也太多,渴望拨开各种云雾和遮蔽,了解历史的真相和全貌,这就是历史讲座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

  然而,历史讲座又颇不易举办。首先是选人。主讲者必须是某一方面有精深研究的专家,然后是选题,讲题必须听众有兴趣,又对学术、对社会有所裨益。此后,主讲者进入撰写讲稿阶段。演讲和写文章、写学术著作不同,必须充分顾及听众,做到大众化、口语化,甚至趣味化,这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使听众能坐得住,听得进,甚至听得津津有味。演讲完毕之后,还必须留出时间,接受听众的各种各样的提问、质疑。因此,开讲座,做报告,不仅有益听众,使之避免读罢数万言、数十万言,甚至上百万言而仍难得其要领之苦,而且,也大有益于演讲者。它促使演讲者明晰论点,注意表达,讲究语言。过去,人们常常苦于学术局限于少数学人的小圈子,影响细微,而讲座则找到了一条使学术走向社会、走向公众的路子。它把专家直接推到读者面前,使高雅艰深的学术转化为人人可懂、可读的讲词,使提高与普及结合,对于繁荣学术、普及学术、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知识修养,功莫大焉。

  杨天石(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