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代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累经苦战 被奉神灵(图)

2014年03月03日 09:52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李复上《收复琼州表》。 蒙乐生 提供

海口市遵谭镇五神庙里供奉着李复。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唐代岭南节度使李复曾出兵收复海南失地,并上《收复琼州表》。李复的功绩不仅在于收复了海南岛,更多是助力打通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在其任职期间,为加强对海南岛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上咽喉地带的控制,李复建议唐朝廷在隋朝基础上,对海南的行政建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加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李复因为“收复”之功,不但受到朝廷的褒奖,永远留在了史册上,也得到民间的祭祀,留在了琼北人民的心中。

  在海口市遵谭镇东潭村委会儒逢村村口,一棵百年大榕树静静地树立,旁边是一座社庙,正殿供奉李公侯王、冯公元帅、关圣大帝、冼太夫人和水尾娘娘五位神灵。

  李公侯王到底是何方神仙,为何他位居前列,排在冯公元帅和冼夫人之前。作为“境主之首”,这种“英雄排座”表示民众对李公侯王格外敬重。史载,李公侯王姓李名复,官居岭南节度使。和两伏波将军一样,他曾出兵收复海南并上《收复琼州表》。

  不过,由于供奉李公侯王的庙宇目前仅存一间,很多人已不了解李复其人以及他与海南的故事。

  神灵选择与当地历史密切相关

  从海口市区出发,在东线高速公路驱车15公里,于十字坡、翰香公路出口,右拐进入谭山公路,行驶约七公里,见右侧路标,进去步行没几步,就见到一棵参天古榕半掩着的五神庙。

  不知从哪里出来的一位白发阿婆,笑着相迎,指着让看榕树一块尺许古石,上刻“冯公庙”三字,随即她还告知,这庙是村里祖上所建,是建村不久即有庙,至于在哪朝哪代没有人说得清了。

  该庙大门上写有“五神庙”,院内几块重修五神庙石碑上记载,较远一次重修在清朝,最近一次修整是在2006年,结合“万古流芳”等石碑内容发现,该庙原先的确是冯公庙,为冯氏后人捐资修建,当初只为祭祀冯公元帅(冯宝)、冼夫人夫妇,后增祀李公侯王、关圣大帝、水尾娘娘(妈祖),庙就自然改名了。

  看了五位神灵,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这里远离大海,为什么要立一个与“水”有关的水尾娘娘为神呢?不只是这里,离儒逢村不远的大叠村也专修建一庙,供奉水尾娘娘为神。还有,数里之外的龙桥三角园村也设有精卫庙,在这方土地演绎“精卫填海”的故事。这都是与水有关的故事。到底是为什么呢?

  “五神庙可读出当地的历史。”海南乡土文化专家蒙乐生称,“水尾”二字,很有意思。“尾”是相对于“头”而言,虽然忝居于尾,虽然是水尾,但是毕竟也与水密切相关。

  他进一步解释,可以说,五神庙门前的对联对此做出了解答,联曰:“五神临门,景泰时和占富岁;神光普照,风调雨顺庆丰年。”根据水尾娘娘的人文历史,还有其他众多的史实都在说明,这一带以前不仅并不缺水,而且是一处不平凡的土地。

  据了解,蒙乐生等专家于2007年进行海南西汉古城研究,在历时7个月对珠崖郡治遗址进行调查时,除了查阅史志,实地探访,考察人文历史,还对遵谭的人文和水文地理也进行了考究。认为遵谭镇东潭一带的自然环境从古至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400多年前的叠里、今日的东潭,曾有“水漫金山”的骇人景象,村民还在洪水漫溢时,“村之水路,用笱装鱼,每获海大毛蟹”。

  李复有功被供奉为神灵

  五神庙中,李公侯王居五神之首的神灵。这李公侯王是谁呢?为什么在遵谭一带他被尊为境主,享有盛誉,位居五神之首?

  了解这段历史,有利于了解遵谭镇东潭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地位。李公侯王是唐代人,名叫李复,官居岭南节度使。和两伏波将军一样,他曾出兵收复海南,并上《收复琼州表》。为了追述那段往事,不妨简单回忆东汉至中唐700多年的历史。

  蒙乐生介绍,东汉建武十九年,马援抚定珠崖,时局渐趋稳定。可是没多久,汉末大乱,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冼夫人平定岭南,长达680多个风雨岁月,海南一直游离于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外。唐乾封二年(667年),琼州(州治在今琼山区甲子镇)境内黎民起义,占领琼州城达122年之久。

  直至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10月,岭南节度使李复派遣官兵悉力攻讨,累经苦战,终于收复海南。

  这是一段许多海南人不曾了解的历史。然而,东潭人熟悉这段历史,与东潭毗邻的里仁人也熟悉这段历史,他们把李公侯王排在冯公元帅、冼夫人夫妇的前边,排在显要位置,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李公侯王的无比敬重。

  收复海南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李复的作用不仅在于收复了海南岛,更多是助力打通我国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和鼎盛时期。据《唐方镇年表》卷七《岭南东道》载:贞元三年(787年)李复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贞元四年(788年)为江陵少尹,复任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三载;贞元六年(790年)至八年(792年)复为岭南节度使。

  在其任职期间,为加强对海南岛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上咽喉地带的控制,李复建议唐朝廷在隋朝基础上,对海南的行政建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加强。

  据了解,唐初,沿隋旧制,海南为三个州;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拆崖州之琼山为琼州,海南增至四州;从唐玄宗至肃宗时,海南又增至五州,并一度将州改为郡,从而建立起了一整套对海南进行有效控制的行政管理体系。

  唐中叶以后,这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唐岭南节度使李复派遣将领孟京,领兵讨伐琼州不服从唐政权管辖的俚洞酋豪,在海南“建立城栅,屯集官军”,使海南岛及周边的广大海域都纳入到唐朝军队的控制之下。这一举措,使得航行在南海海域的中外商船的安全得到了更加有效之保证。

  此后,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国重镇———广州,在唐代初年一跃变为南方沿海的中心港口城市和国内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开元二年(714年),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以加强对广州港的管理。

  海南岛作为自广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和阿拉伯航线的必经之地,其重要性愈加显现。据贞元年间(785—814)贾耽所记的“广州通海夷道”,就详细记载了广州经由海南岛到阿拉伯各国的航线“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岛岛石(今海南东北海域七洲列岛)。又南二日至象石(今海南东南海域独珠石)。又西南三日行,至不劳山(今越南占婆岛),山在环王国(即占城国)东二百里海中。……小舟流,二日至末罗国(今伊拉克巴士拉)大食重镇也。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今伊拉克巴格达)”。这条航线最后一直延伸到东非海岸,全长14000公里,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考证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因为收复海南,李复永远留在了史册上,留在了海南人民的心中。记者 陈怡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