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画语录》面世 揭一代收藏大家"独门秘技"(图)

2014年03月03日 10:29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王季迁(左)与高居瀚(右)。(受访者供图)

▲王季迁(左)与徐小虎(右)。 (受访者供图)

  ▲《画语录》副标题: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徐小虎 著王美祈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一个具有中德双重血统的艺术史学者徐小虎,从1971年至1978年,花了七年时间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她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其十余万字的访谈稿于1984年至1985年分16篇连载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上以后,几十年间一直未能出版单行本。

  直到今年1月,简体字版《画语录》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该访谈稿得以再次与读者见面。书中王季迁和徐小虎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季迁只有数篇文章和吉光片羽般的书画评语传世,故此书使读者从中窥见一代收藏大家的“独门秘技”。

  岁月如流,问也问不完

  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亚洲艺术与考古研究所进修时,徐小虎在老师带领下,与同学一同拜访王季迁,参观他曼哈顿家中的书画收藏,自此与王季迁结缘。

  “1971年回到美国之后,我独自再上纽约拜访王老先生,诚恳地向他请益问道,表示想听笔墨之理,王老大为开心,马上就想收我为国画弟子,但当时小虎无知,认为人过了六十岁就快走了,那时王老已六十好几,如果到时我学画画还没抓到道理,岂不是浪费了他一辈子的心血吗?”徐小虎说,“要确保王老一身本领能传承下来,我建议应该以问答的方式,记录下他的回答,如此一来,即使我没听懂,后代还是能从中得到收获。他思考了一下,答应了这个请求,让我每周六来一趟,尽管问,他都会有答案的。”

  徐小虎介绍,他们当初就决定以台北故宫的藏品为主要对象,尽量避开评论个人收藏,包括王季迁个人的收藏,以免伤害感情,“如此接下来的四五年间,我持续往纽约跑,在问答中重复温习了笔墨鉴赏的原则,只觉得岁月如流,问也问不完。等到告一个段落后,我就将心得写了一份《中国文人笔墨验赏的原则》。”

  徐小虎表示,工作模式是由她提问题,引起王季迁的活力、记忆、兴趣,而王季迁毫不藏私,慷慨地传授所有的知识,使她这个门外汉逐渐入门。“有时我会列出照片、翻开书本,指着画问东问西。王老有时会扯得很远,因为累积丰富的收藏、鉴赏与临摹经验,几千甚至上万的画作全存在他脑海里,连局部的笔墨细节都一清二楚。有时他会跑到画桌前,拿笔纸出来示范给我看,让我观察某种实际用笔时的角度、笔尖或笔腹之间的位置等等。原先在学校课堂内,多半只能由缩小的黑白照片来看画,根本谈不上鉴赏笔墨细节,因此王老这种亲自以笔墨示范的方式,为小虎打开另一扇窗,懂得近距离观察内在的笔墨,而这正是当时学界研究中国画最为薄弱之处。”

  极珍贵的提画机会

  徐小虎表示,由于当初申请计划资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居翰教授极力鼓励,因此访谈手稿一整理完毕就寄去给他,没想到马上在全美各大学中国艺术史部门传遍。“这是因为当时西方学界对于中国画中占有关键地位的笔墨,几乎没有如此深入探讨过,而且我所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少人想请教王老却未敢开口提问的。此后所有中国艺术史学生都开始对中国画的笔墨有了些认识,我想这份手稿功不可没。”徐小虎说,“有趣的是,每次提交手稿到出版社都被拒绝,认为这种问答方式是‘非学术性的’。我心里笑着反问,《论语》、柏拉图式的问答难道也是非学术性的?”

  1980年徐小虎搬到台湾,任教于台大,以便直接研究台北故宫所藏绘画。“当时先父老友蒋复璁先生任院长,学术心态很开放。他说:‘小虎啊,你曾说我们故宫有假画吗?太好了。我们这里就有东西可以研究了。你尽管去研究吧!’当时故宫有个提画制度,研究者一次可提出三张画,每天最多十五张。于是我得到极珍贵的提画机会,在故宫小房间近距离把画件原作直接比来比去,颇有收获。蒋先生也赞成把王老与我八年的问答翻译成中文,并以‘画语录’之名,于1984年至1985年刊在《故宫文物月刊》。”

  首位揭开笔墨秘密的人

  然而,几十年来,《画语录》的成书出版经历了一番颇为坎坷的等待过程。“十几年后,王季迁先生和徐邦达先生到了台北故宫一起去看画时,就问了他们,既然是十五、六期的月刊,为了读者方便,给故宫建议以单行本发行,可惜相关单位仍然拒绝了。”徐小虎介绍,等到2012年的时候,台北典藏艺术家庭公司想把它做成单行本,原来《故宫文物月刊》版的图案不一定是他们谈话中所提的,编辑没有认真地找图片,此次就找了比较适当的加上去,在2013年7月首先推出台版。“后来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就花了更多时间,找了更多有关的图片,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而且采用的是方便更多人阅读、能放大画作局部好好鉴赏的方式。”

  在徐小虎看来,王季迁长年沉浸中国书画,身兼一流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对笔墨的深入透彻的见地绝非不懂用毛笔的学者所能及。“能如此清楚揭开犹如玄学般深奥的千年笔墨秘密,他的确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位。”

  “王季迁本身就是整个文人绘画里最后一个人。假如我要做老师打分数的话,从‘元四大家’开始一直到王季迁,分数最高的绝对就是王先生。因为假设我们的定义是,文人画不是创新的,是创老的,要表示给你看我多么懂古人。在这方面王季迁所涉猎包含的这些派别跟时代,就远超过以前任何这些画家,因为他们只是超不过几百年,而他超了两千年。”徐小虎说。蒲湘宁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