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最强大脑":让理性进入电视

2014年03月03日 14:26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节目组联合专家组经过专业的测评,已经找到了300多个脑力超常的个案,这些样本对人的大脑的研究十分有价值。国外专家对此也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都不惜单程坐上20多小时的飞机,录制一期节目又立即返回。

  《最强大脑》展现出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不同人的尊重,对不同能力的尊重,显示了人的无限可能性。它出现的意义是理性进入电视,改变了娱乐泛滥的趋向。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年初开播就收视十分火爆的《最强大脑》就以超炫的舞台呈现和充满悬念的竞技场面吸引了观众,即将开播的新节目请到了现在当红的《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韩国演员金秀贤,观众也对“都教授”与魏教授在一起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充满期待。但是,节目也伴随着质疑:《最强大脑》是否能展示中国智力顶尖的人才,是否宣传了科学精神?2月25日,江苏卫视在北京举办了《最强大脑》的研讨会,研讨会的坐次很有意思,一边是江苏卫视的高管和参与节目策划的科学家,一边是电视界的评论家和媒体界人士。科学家与评论家对节目的最后落脚点的解读并不完全相同。

  科学家:用大白话做科普

  《最强大脑》让36岁的教授魏坤琳成为了可比韩国“小鲜肉”的男神式人物。他的舞台表现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镜头前的经验,所以当评委梁冬与他发生争执时,他稍显落下风,但并不影响他的人气,因为他是科学家,而且还很帅。

  他提到自己为什么愿意到《最强大脑》出镜,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节目宣传自己的学科。让科学流行的同时,也让科学走下神坛。 ”他参与《最强大脑》 ,就是要“把科学名词用大白话讲出来,让科学接地气” 。

  作为《最强大脑》科学智囊团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谈到自己加盟这一档电视节目的初衷时也多次谈到要改变人们对心理学的偏见,而且科学家的意见在节目中得到充分的尊重。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向小康生活迈进,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人自身,这正是心理学之所长。“ 《最强大脑》有助于破除人们对心理学的偏见。 ”刘嘉说。

  “人们可上天,可入地,但是对于自身尤其是大脑的了解少得可怜。因为人的大脑是个黑匣子,很难直接打开进行研究。在节目进行过程中,节目组联合专家组经过全国寻访和专业测评,已经找到了300多个脑力超常的个案,这些样本对人的大脑的研究十分有价值。当《最强大脑》进入与国外选手PK的阶段,我们邀请国外的科学家参与评审,他们都不惜单程坐上20多小时的飞机,录制一期节目又立即返回。其中一位是麻省理工大学脑科学方面的专家,他对这些个案十分感兴趣,因而在他密集的工作安排中,挤出两三天的时间来参加这个节目。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 Bio-X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精神行为动物模型研究组组长李卫东说。

  《最强大脑》是一个从德国引进的模式节目,但是德国原版的节目中更多的是注重“硬桥硬马”的比拼,对于大脑运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没有做出阐述,可以说并不是一个科普类的节目。江苏卫视为什么会考虑把这个节目与科普联系起来呢?江苏卫视副总监、项目部主任王培杰在观察了各卫视2014年综艺节目计划时发现,在各卫视推出的106档综艺节目中,大部分是唱歌、亲子、喜剧类节目,江苏卫视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跟风, “神枪手要打中目标,我们是要打中别人看不到的目标” 。王培杰说: “随着国家的进步,文化科学类的节目会受到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于是,他对《最强大脑》的主创团队提出加强科学专业性的要求。

  节目组成立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中外专家顾问团,国内有20位来自脑科学、生物学、运动神经学的专家,有中科院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外来自耶鲁大学的十多位专家,其中有多次获得诺贝尔提名奖的科学家,更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法国有机化学家,还有世界精神健康组织的主席,用庞大的专家团队,来保证顾问团结构的专业性。王培杰尤其强调,专家并不是挂名,必须全程参与节目,从前期策划,到选人,到项目的确定,确定什么样的挑战项目,以及如何去评判,整个过程跟我们的团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投入。

  评论家:高扬人文精神

  要把科学融入电视节目之中,又要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节目组可谓想尽了办法,包括大家津津乐道的大型道具: 300个鸡蛋、 101条斑点狗、 100个肌肉型男、 32对双胞胎……这些道具都极具震撼力。王培杰说,《最强大脑》要吸引观众,获得高关注率,首先要请到能吸引收视的名人,像最初几期的周杰伦和李彦宏,他们对节目特别感兴趣,在说起上节目时根本没有谈到钱。其次是要重视舞台效果,加强声光电运用, 20个机位拍摄,捕捉舞台上所有人的细腻反应,扩大悬念感,用嘉宾评委与魏教授的话题碰撞激起与观众的互动感。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谈到电视科学类节目的演变时,把《最强大脑》列入第三阶段,即用真人秀、分享的方式来讲科学,通过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以开放、互动、参与的形式,引导老百姓学习了解科学。“科学精神的最后落脚点是人文精神。 《最强大脑》展现出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不同人的尊重,对不同能力的尊重,显示了人的无限可能性。 ”但他指出,在理性精神方面,节目仍需加点力。

  对于电视节目的理性精神,文艺界的评论者们是充满了期待的,因为“用感性站队看待社会问题”成为目前人们的社会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认为, 《最强大脑》出现的意义是理性进入电视,改变了娱乐泛滥的趋向。“飞速报出汉字笔画数的赵女士,她的世界似乎不可理喻,让我们惊讶而进入非娱乐世界,也开始了对大脑这一科学概念的理性欣赏。 ”周星认为, 《最强大脑》汇聚到人本这一核心,充满人文意味,所谓科学有刻度,但判断无死板刻度,这就是节目给予人们感染的所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也认同这一点,他说, 1月17日的《最强大脑》展示了有语言障碍的周玮做高阶开方乘方运算,这就是很有人文关怀的内容,通过节目传播了“令人感动温暖的正确价值观” 。

  高长力也对节目提出了几个关键词:科学、娱乐性、收视率和价值观、创新和融合。高长力希望节目多传播科学精神、引发民众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强调要把握好节目的娱乐性:“没有这个娱乐性,科学到达受众,恐怕也难以实现。但是这个娱乐性,我们怎么把握?我想应该从戏剧性中去提炼,关键之处就是讲故事,最大的悬念是‘极限在哪里’ ,怎样突破。这是最典型的故事性的结构。娱乐性也应该从这个里面去挖掘,而不是从低俗、搞笑、插科打诨中挖掘,请到多大的明星,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科学产生的戏剧性。 ” 吴月玲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