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顺治元年盛京作"陪都" 设盛京总管管理

2014年03月03日 15:38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0)

  清朝时,在关内设18行省,对边疆地区不设省,而派驻大臣,监督地方政务。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政府将东北的故都盛京(今沈阳)作为“陪都”保存下来,设盛京总管进行管理。后来,逐渐裁撤明朝在东北设置的“卫”、“所”,在盛京设“驻防内大臣”。

  1646年(清顺治三年),将驻防内大臣改称奉天昂邦章京,统率东北八旗,镇守东北全境。1653年6月4日(清顺治十年五月九日),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将宁古塔(今宁安)驻防官改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今黑龙江省与吉林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宁古塔昂邦章京的设立,可以说是吉林省设置的开端。从此,盛京、宁古塔两昂邦章京并设,将东北初步划分为两个军事驻防区。

  1662年(清康熙元年),将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汉称,即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1670年(清康熙九年),由宁古塔将军主持开始修筑柳条边墙(新边)。1671年(清康熙十年),清政府派一名副都统驻扎船厂(今吉林市)。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清政府在船厂建城。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驻地迁至船厂,在船厂设将军衙门。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析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从此,东北开始形成三将军鼎立局面。这是东北三省行政区划的雏形。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宁古塔将军改称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二字由原来的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的称谓,是吉林省级行政区得名之始。此后将“吉林将军印信内,汉文船厂二字,改为满文吉林”字样,将军一职所冠地名,与将军驻地相一致。在吉林将军辖区先后设置了吉林、宁古塔、伯都讷、阿勒楚喀、三姓、珲春6城副都统,分别管理各地区的军政与民政事务。

  随着“流民”的大量涌入、土地的不断开发,吉林省内行政区划进一步具体化。1727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在吉林乌拉城设立永吉州,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设立泰宁县,在伯都讷(今宁江区)境内设立长宁县,这是吉林省设置的第一批民署机构。乾隆、嘉庆年间,吉林省设立了吉林厅、长春厅、伯都讷厅,史称“老三厅”,从而草创了吉林省民政管理体制。

  1852年(清咸丰二年)后,沙俄不断蚕食吉林省东部领土,使吉林将军辖区较清初减少过半,由全国疆域面积大省变成中等省份,由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变为边疆近海省。

  1907年4月2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八日),清政府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理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派三省巡台。奉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吉林省之称谓由此诞生。省下设府、县,同时在府之上先后设了6个分巡兵备道。吉林省境内原设的副都统裁撤,八旗管理体制解体。

  鸦片战争以后,吉林省经过三次设治变革。到清朝灭亡止,先后共建4道、11府、5厅、3州、18县。 供稿 竭宝峰 整理 张贤达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