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白曾译制导演卓别林作品 获得优秀译制片奖

2014年03月05日 15:02 来源:东方早报 参与互动(0)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我爹没钱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扎起来……”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经典唱段“红头绳”自1944年至今仍久唱不衰。有点年纪的观众大都知道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王昆,但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当时参与《白毛女》创作的还有一个喜儿,那就是林白。3月4日凌晨1时50分,译制片导演、演员林白在长春去世,享年91岁。林白的艺术生涯从1938年陕西洛川抗大开始,延伸至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贯穿新中国文艺事业半个多世纪征程。记者 黄小河

  林白,原名翟秀华,1923年11月20日生,河南郑州市人。1938年,年仅15岁的她从河南洛阳女子中学毕业,来到陕西洛川抗大随营学校学习,并在学校里主演了话剧《洛痕》,从此,林白便正式踏入艺术之路。1938年,林白在黄土高原纵横的沟壑中,步行了10多天,才来到了心中向往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因为当时西安到延安不通火车,极少数人能坐上汽车,大部分人会组成十几人的队伍,步行奔赴延安。他们穿上布鞋,带上草鞋,天亮启程,一直走到天黑。刚开始每天走几十里路就能找到旅馆,后来要走100多里路才能找到住所。林白就这样千辛万苦的来到了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她先后在戏剧系、戏剧音乐系学习4年。其间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应延安剧协之邀,在《日出》中扮演小东西。

  林白在表演上很有灵气,不久她就在延安小有名气了。1944年,林白成为了鲁艺实验剧团的演员。正是在这一年,一部影响世人至深的歌剧正在筹备,这部歌剧就是《白毛女》。歌剧《白毛女》是在延安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歌剧,剧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在第一稿时,林白扮演“白毛女”,凌子风扮演杨白劳,陈强扮演黄世仁。但在《白毛女》改至第二稿时,林白因为怀孕无法继续演出,由时年19岁的王昆出演喜儿。1945年5月2日,该剧在延安的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场场爆满。

  1945年,林白被调入东北联合大学文工团。1948年,林白与她的丈夫王家乙(著名导演)相继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东北电影制片长,王家乙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饰演了工人老梁,林白也开始了自己的银幕生涯。在东影期间,林白还担任艺术研究员等职。1953年,由于身体原因,林白不得不从幕前退到幕后,进而担任译制片导演。由她执导译制的《好兵帅克》、《天堂里的笑声》、《春香传》等影片至今被奉为经典。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长影已颇具规模的译制片室缩编为译制组,林白于困境中担任组长。直至1977年,中国电影再次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前禁止放映的和人们不敢放映的译制片重新登上银幕,林白也因此重获艺术新生,执导译制了《小贝尼》、《三妯娌》、《第26个画面里的占领》、《夜袭机场》、《侦察英雄》等一系列国外经典影片。

  1979年,林白译制导演了卓别林的电影《舞台生涯》。这部作品使她获得了1980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此后,林白还于1983年执导译制了影片《金牌》,再次荣获文化部年度优秀译制片奖。林白获奖时已54岁。在拿到奖项时,她仍谦虚地说,“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奖项,也是属于长影、属于长影译制片的荣誉,我希望长影能够延续光荣的译制片历史,在新时期探索和寻找新的译制片之路。”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