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保护方言应该成为国家文化战略

2014年03月05日 16: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3月4日上午,第一场小组讨论结束后,委员们缓缓散去,不远处,还有位委员在座位上敲击电脑,神情专注。出于好奇,记者打算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研究员张泓铭。

  “想了解房地产方面的问题,找张泓铭就对了。”不知怎的,脑海里一下子出现这句话。机会难得,记者赶紧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采访提纲“飞奔”过去。

  一听来意,张泓铭嘴角微微上扬,缓缓地说:“这几天来找我的记者全是谈房地产的,虽然研究这方面,但我内心里其实更关心文化。”谈话间,记者才认真看清楚眼前的这位委员,笑容亲切,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他已经快70岁了。

  “我认为,保护方言应该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张泓铭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像吴言方言区的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几岁小孩大体能听懂方言,但基本不说,有些十几岁的青年,偶尔会说说方言,但说得结结巴巴,不地道,没有“土味”。“这种现象在全国许多地方很普遍,如此下去,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方言将在许多城市消亡。”张泓铭不由得叹了口气。

  听说记者是四川人,张泓铭马上接着问:“你会说四川话吧?你希望它消亡吗?”记者连连摇头。

  “如果方言消亡,一大批地方文化形式也将随之消失,比如你们老家的川剧,以后如果用普通话来唱,味儿全没了。”又是一声叹息。

  或许是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张泓铭向记者“插播”了一段小故事:“给你讲个我外孙女的故事吧,有一天我眼睛发炎,红血丝比较多,我的小外孙女看到后伤心地哭了,我夫人急忙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因为爷爷的眼睛流血了,我当时又意外又感动,马上就说爷爷愿意‘流血’。”

  “真窝心。”记者应声道。

  “你怎么会说‘窝心’,这个词其实最早是上海话,是‘贴心’的意思。看来这几年大家都开始说了,包括你们四川人常说的‘雄起’,现在也普及了,所以中国的文化其实是由多种文化汇聚交融的,如果方言消亡,乡音不再,乡愁何所寄托?”记者发现,张泓铭的眼角不知从何时开始竟有些湿润。汪俞佳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