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总理亲选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 因造价低

2014年03月06日 11:0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唐寰澄年轻时记者彭年翻拍

游客在长江一桥武昌桥头堡前拍照记者彭年摄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的现代建筑唯有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桥头堡是制高点,被称作“琼楼玉宇”,分居龟蛇二山旁,隔江相望,气势磅礴、宏阔壮美,至今仍是中国桥梁建筑美学史上的浓重一笔。

  桥头堡设计者是我国著名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奖获得者唐寰澄,他参与过南京、重庆、九江等长江大桥设计,武汉长江大桥是其“处女作”。

  近日,记者来到汉阳建桥新村唐老家中。唐老今年88岁,8年前中风,近年身体状况不佳。面对记者,他振作精神,整理思绪,吃力地诉说起当年的设计故事。

  档案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

  作者:唐寰澄

  创作时间:1954年夏

  落成时间:1957年10月

  排名最末方案中选

  据唐寰澄及其长子唐浩对记者回忆,1954年夏天,时任大桥局第一任局长的彭敏邀请全国著名桥梁和建筑专家茅以升、杨廷宝、梁思成(因病未出席)等召开建桥预备会,随后向全国征集大桥美术设计方案。

  当时,唐寰澄28岁,在大桥总体设计组工作。在前苏联专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将设计方案送审,排在全部方案的最后一位,即第25号。方案的署名被苏联专家写作:“小唐斯基”。

  1955年2月,武汉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持评选会,在汉口滨江饭店对25个方案进行评审。唐寰澄的25号方案被评为三等奖。随后,所有方案在中南海怀仁堂展出,周恩来总理选中了唐寰澄的方案。3月11日,周总理批示,“采用第25号方案”。

  方案被选中,唐寰澄兴奋了好几天,他清楚地记得:“奖金是1800元。”

  灵感来自汉阳天主堂

  唐寰澄说,当时苏联专家主张俄式建筑风格,但政务院对此提出异议,主张大桥外观设计应体现中国自己的风格。“当时的要求是: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

  “我想到了汉阳天主堂的塔尖,就用了上去。”唐寰澄说,灵感出现后,他很快开始了设计。为体现民族风格,又具现代美感,他融合了东西方视觉元素。

  据唐浩整理的唐寰澄设计手记中记录,“桥头堡建筑的设计借鉴了清代黄鹤楼‘攒尖顶亭式’的建筑风格,张扬了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的朴素之美。”此外,还能依稀可见“莲花座”与榫卯结构的某些特征。桥头堡的小格大窗设计,灵感来自西方教堂的铁艺花窗,并配合宫廷吊灯、庄严的大理石贴面,营造一种神圣美感。

  所有方案中造价最低

  唐浩向记者展示了唐寰澄当年的手绘设计稿,记者发现,在其中一个创意中,唐寰澄将桥头堡设计成将军骑大马的造型。后来,这个方案被他自己否定。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建筑美学影响着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中,他们追求高耸、古典、大体量。唐寰澄并不认同这种观念。

  “当时,我想的就是实用、经济、美观。”唐寰澄明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设计中,他舍弃了那些庞大、繁复的结构。“在所有25个方案中,我的方案是造价最低的。”唐寰澄说,周总理认可“25号方案”的原因是,造价最经济,也很美观。

  曾让梁思成大为感叹

  作为当时的一位设计新人,而且还是结构工程师,唐寰澄从事大桥美术设计可称“跨界”。

  在唐寰澄1987年撰写的回忆录中,他写道:“梁思成先生事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对学生所说:‘这次方案,建筑界败于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之手,在建筑思想上值得进行检讨。’”

  设计方案选中后不久,唐寰澄被打为“右派”。大桥正式通车的那天,他无法以建设者的身份参加庆典仪式,只能与普通市民一起,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上大桥,欣赏自己的作品。

  多年过去,对自己的设计作何感想?唐寰澄对记者说:“我对我的设计很满意。”

  记者宋磊通讯员刘家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