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林白逝世 享年91岁

2014年03月06日 14:59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参与互动(0)

  舞台上的第一位“白毛女”

  记者从长影集团获悉,3月4日凌晨,长影老一代电影艺术家、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林白在长春逝世,享年91岁。

  林白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08年她获颁第九届吉林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当时她也是获奖者中年龄最长的一位老人,其艺术生涯从1938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贯穿了新中国文艺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征程。

  半生奉献新中国译制电影事业

  1938年,年仅15岁的林白(原名翟秀华)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先后在戏剧系、戏剧音乐系学习4年。其间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应延安剧协之邀,在《日出》中扮演小东西。

  1944年,已在延安小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林白,成为鲁艺实验剧团的演员。这一年,歌剧《白毛女》正在筹备,凌子风扮演杨白劳,陈强扮演黄世仁,林白扮演白毛女,这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白毛女。

  1946年,林白随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和华北联大组成的东北文工一团、二团等百余人,在团长吕骥、张庚的带领下,辗转数月,到哈尔滨演出《白毛女》,立即引起轰动,并持续数月。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白毛女》歌剧中扮演喜儿的主角也几易其人,而林白则日渐步入幕后,铸就了其此后译制片导演的桂冠。

  林白在1953年时,因为身体原因告别舞台,进而担任译制片导演。由她执导译制的影片《好兵帅克》、《天堂里的笑声》等至今被奉为经典。1966年,长影已颇具规模的译制片室缩编为译制组,林白于困境中担任组长。直至1977年,中国电影再次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前禁止放映的和人们不敢放映的译制片重新搬上了银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林白也因此重获艺术新生,继续执导译制了《小贝尼》、《三妯娌》、《二十六个画面的占领》、《夜袭机场》、《侦察英雄》等一系列国外经典影片。

  1979年,林白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部卓别林的电影《舞台生涯》,这部作品使她获得了1980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对于卓别林作品特别是美国电影几乎一无所知的观众,终于有了欣赏不同艺术手法的机会。此后,林白还于1983年执导译制了影片《金牌》,再次荣获文化部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