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海淀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正修复 年内将完工

2014年03月06日 17: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圣琼·佩斯著诗处破损的道观正门前台阶

  贝家花园左侧为喷泉,右侧为葡萄架,前方为北大房。

  贝熙业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桥合影(资料图)

  冬天贝熙业在贝家花园中踱步(资料图)

  修复后的贝大夫桥

  贝家花园之二层北大房

  贝家花园之碉楼

  47中老校址 四合院门前

  从市中心驱车一路向西的海淀西山深处,“藏”着一片记录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人民友情的遗址群。这片横跨温泉镇、苏家坨镇的遗址群在上个世纪初曾聚集和居住了一批法国精英和民国名人,其中不仅有被喻为“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法国著名医师贝熙业,还有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等。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海淀区政府从去年开始启动了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的整修改造,包括修复北京47中的部分院落、贝家花园、圣琼·佩斯遗址等,预计遗迹修复工程将在今年年内完工。未来这一地区还将打造“中法风情带”并设计精品中法文化旅游线路。

  海淀北部

  与法国渊源深厚

  据海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西山一带尤其是北部地区,历史上曾经与法国渊源深厚。特别是上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一批法国友人和曾留学法国的民国名人,参照法国先进经验,在此进行各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尝试:比如利用庚子赔款返款,仿照法国学制在中国建立起学科众多、设备先进、涵盖教育全程且实习场所完备的现代大学体系,推动赴法勤工俭学大潮;吸收法国“均权”、“社会合作”的社会思想,在温泉村一带开展农村自治试验,成立自治坊公所和各种经济合作社,开创了乡村自治的先河;进行各项社会建设,如修建公路、兴办电话、电力等公用事业和创办疗养院,以及发展乡村经济等。

  也是在那一时期,一个法国精英团体经常活跃在海淀北部地区,这批法国精英热爱中国文学和历史,在长达几十年的居住和生活期间,他们和当时的爱国之士一起,用自己的行为改变着这片西山土地。

  圣琼·佩斯遗址

  重现诺奖诗作诞生地

  著名的法国诗人、外交官、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曾生活在这片位于西山的中法史迹群中,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远征》正是在西山一个破落的道观中写就的。圣琼·佩斯在他的日记和文章里,多次提到西山那座已经破落没有香火的道观,而那也是诗作《远征》的诞生之地。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专家张文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1917年8月2日,圣琼·佩斯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及:“我从一个小庙宇里给您写信,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山岗上……在我的脚下,距离一条因流沙淤塞的河道不远处,一个村落正在消亡……它建在一座小山丘上,从这个小山丘可以俯瞰那通往西北边陲的丝绸之路。”据考证,这座道观就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西北的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之上。也正是沿着道观下的这条路,圣琼·佩斯和他的同伴踏上了远征戈壁滩寻找古老陆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

  “这座圣琼·佩斯写作《远征》的道观就是桃峪观。很可惜现在道观仅剩遗址”,在跟随张文大等专家探访时记者看到,如今的道观遗址只剩一片废墟,位于半山腰的一个山顶上,背西面东,原来的构造清晰可辨,前后都有门楼,有出入的台阶,东为正门,还有个五六平方米的长方形小院子。正房的西南角有个地下室,西北方有个天然石洞,曾经是菜窖。

  目前,海淀区政府和苏家坨镇政府已在筹备复建圣琼·佩斯遗址。

  贝家花园和贝大夫桥

  见证名医悬壶济世

  在西山中法遗址群中最声名显赫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便是贝家花园,贝家花园位于海淀区北安河村,这处由法国医生贝熙业在西山建造的花园式建筑,不仅是他和家人休闲度假的别墅,附近更有他悬壶济世为村民看病的免费诊所,甚至那里还曾是八路军的交通联络站。

  法国人贝熙业1912年来到中国,先是在法国驻华公使馆任医师,后又在东交民巷开设法国医院,任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他医术精湛,在京享有盛誉,还曾为袁世凯看过病。

  贝熙业是当时驻华的法国人圈子当中的灵魂人物,他家的客厅是这些人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贝熙业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尽管他在城里有住宅并在城内医院任职,但他所热衷的新农村试验和社会事业以及中法大学的大多附属机构均设在西山,他的别墅也就是贝家花园也在西山。

  花园的整体布局以欧洲古罗马城堡式结合中式建筑修建而成,全园由3组建筑布局而成:其中园门外为一座3层西式石城堡,城堡坐西朝东呈四方形,城堡墙体用花岗岩石垒砌而成;在花园所在的北山腰上还建有两层山顶楼阁一座,楼前有水池、藤架、喷泉等;南山坡上还建有坐西朝东的厅堂一座,以及附属房屋数间。

  据专家介绍,整个贝家花园是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周围僻静清幽、古木参天,2001年已被海淀区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贝家花园不仅是中西建筑与园林艺术结合的典范之作,也是中法人民传统友谊的一个重要见证。

  贝大夫医术高明,内科外科均能诊治。附近的北安河、温泉的村民,患病时经常找他医治,贝大夫总是态度和蔼、热情,有求必应,分文不取。在当地人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附近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的别墅为“老贝家”。碉楼正门上镶嵌有石匾额一方,上书“济世之医”四字,就是温泉当地村民为感谢贝大夫为民治病而赠予的。

  贝熙业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做出过突出贡献。抗日战争期间,贝家花园曾是中国共产党京西地下情报联络站的一个重要网点。当时已近7旬的贝熙业自愿为八路军地下工作者运送药品器材,先是骑着驮满药材的自行车从城里出发骑行30余公里运送到西山附近,后自己买了汽车,又用汽车运送,源源不断地将药材器械从敌占区送往晋察冀边区。日军入侵北平前,英国友人通过贝家花园将两台大功率发报设备运到延安,极大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

  而目前已修缮一新的“贝大夫桥”则位于周家巷村和温泉村的交界处。据说当年贝大夫每周都要从城里坐车来此,温泉村西、周家巷村原本的那座石桥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行人和来往车辆都无法通行。为了出行方便,贝大夫便出资修建了一座新桥,受到附近村民的赞扬。竣工之后,人们就在桥栏板上刻上了“贝大夫桥”四字,以示感谢。

  北京市第47中

  将建中法百年情缘纪念馆

  在海淀区西北部的苏家坨镇管家岭村,顺着蜿蜒的山路而上,很容易便能寻到“北京市第47中学”的大门。

  北京市47中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寄宿制中学,其前身是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1923年由民国著名教育家李石曾创建。李石曾,名煜瀛,1902年赴法留学,是最早留法的民国名人之一。1920年,李石曾与蔡元培在北京西山创办中法大学,3年后,建成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和小学,组成了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自建校到1938年,共有23名毕业生留学法国,8人获得博士学位。

  走进现在的47中,塑胶跑道、电子屏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从校园内的李石曾雕像、颇有古韵的六角凉亭以及刻有“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字样的旧时牌匾中依稀可以看到昔日的景致。

  按照规划,未来将在47中创办法国与西山百年情缘纪念馆,纪念上世纪早期法国友人和民国名人在西山的系列活动。展馆将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形式让游客了解中法两国交流的历史。

  西山区域

  将现“中法风情带”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西山曾是中法名人的社交中心,在中法民间交流中留有重要一笔,但由于之前对遗址保护不够,很多旧址已荒废,那段历史也鲜为人知,非常可惜。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从去年开始海淀区政府已启动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的整修改造,包括北京47中的部分院落、贝家花园等,预计遗迹修复今年完工,并向公众开放。

  另外海淀区今年还计划打造西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进行西山中法百年情缘展览、制作贝家花园纪录片、邀请中国和法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到西山创作等,“打造一种可持续的文化保护模式,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根据此前的规划,规划师们将根据西山区域的现状,设计不同的步行路线、车行路线和“驴友”路线。参观时间从两个小时到6个小时不等。而这一路线,需要等到建筑遗迹全部修复后,方能对外开放。依据保护对象现状的紧迫性,首期将对贝家花园、圣琼·佩斯遗址等建筑进行修复。

  同时,海淀西山还将打造高端旅游之“中法风情带”并建设具有法国风情的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本报记者 左颖 通讯员 董海霞 摄影 马柯J170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