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年秦腔剧社易俗社获授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

2014年03月14日 11:04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易俗社被文化部授牌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秦腔保护单位。张咏华、韩丽霞、张保卫、惠敏莉等多位易俗社老、中、青著名表演艺术家悉数到场,祝贺百年剧社再度迎来新的荣誉。而西安秦腔剧院总经理雍涛表示授牌也意味着新的责任,“我们在创排新剧目的同时还要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加大力度。”

  百年秦腔 魅力依旧

  授牌仪式昨日上午在易俗社举行,国家文化部非遗保护司司长马文辉亲自为传承百年的“中国戏曲老字号”授牌,随后易俗社老、中、青著名表演艺术家为到场嘉宾和百余位戏迷上演了一场精彩节目。75岁的张咏华登台演唱《镇台念书》中的拿手唱段,委婉动听;韩丽霞演唱了《三滴血》中的唱段,手眼身法步老到精准;惠敏莉也演唱了《柳河湾的新娘》中的片段,扮相柔美、感情细腻;当张保卫铿锵有力地唱起“祖籍陕西韩城县”时,现场观众无不连连叫好。整台节目的最后,水袖、吐火、翎子功、髯口功等秦腔绝活一一展示,舞台上各行当齐齐亮相,传承百年的秦腔依然魅力无穷。

  马文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授牌意义重大,因为易俗社是我国戏曲艺术演变发展的活化石,而秦腔又是中国梆子戏的鼻祖,“易俗社创立一百年以来在秦腔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剧社管理上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机制,对现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部一直关注易俗社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文化艺术发展值得重视的遗产,是中国戏剧文化发展的典型,是中国戏剧的百科全书。”他表示文化部授予易俗社非遗保护单位,也是希望更好地对易俗社进行研究、梳理、解读,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传承保护 薪火延续

  易俗社现在隶属西安秦腔剧院,百年剧社进入了一条全新的轨道,正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经典剧目传承、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的发展道路。易俗社现在不仅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而且连续三年坚持惠民演出,以低票价大力普及秦腔艺术,而西安秦腔剧院总经理雍涛昨日也表示,惠民演出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他说:“接下来易俗社会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加大力度,比如遗留下来的经典剧目剧本、曲谱需要整理研究,很多老艺术家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必须要有人来承接,这都是今后我们重点的传承任务。”

  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接受采访时不禁落泪。“易俗社不仅仅是一个剧场,还是一个艺术学府,它是集戏曲教育为一体的艺术学府,应该薪火相传。”她还透露,目前易俗社正在为2016年中国艺术节做准备,力争排一部舞台剧来展现百年易俗社的艺术历程。

  欲建博物馆 “打包”申遗

  易俗社历经百年风雨,时间更迭也给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资料,除了文豪鲁迅先生手书“古调独弹”的牌匾外,剧本、曲谱、社史、剧照、道具、戏服等无一不留存着当时历史的珍贵剪影。易俗社现任社长惠敏莉昨日告诉记者,“我们现存一千多卷剧本、社史资料三百多卷、剧照好几千张,还有很多服饰、道具、舞美等等,放在仓库里尘封太可惜了。所以我们想成立一所易俗社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百年易俗社的传奇,也从中了解秦腔的发展历史。”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今年易俗社已经申请市级非遗项目,“因为易俗社百年留下很多历史遗存的剧本、一批进步文人为秦腔创作新剧本、研究新唱腔、发展新风格付出很多心血,他们留下的剧本、资料都是秦腔发展的活化石。所以我们很有可能用‘打包’的方式集体申遗。”记者 肖雪/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