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新闻周刊"复刊引争议 仅停刊一年三个月(图)

2014年03月18日 15:1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美国《新闻周刊》本月上旬一期的封面“比特币背后的面孔”。

  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数字货币,它究竟由谁发明?本月上旬,美国老牌新闻类杂志《新闻周刊》以“比特币背后的面孔”为封面故事,拉开了其纸质版杂志“劫后重生”的序幕,也成功造势,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创办于1933年,《新闻周刊》是美国著名的时政类杂志,“江湖地位”曾仅次于《时代周刊》,发行量曾高达330万册。近年来,随着全美杂志业江河日下,《新闻周刊》广告收入大跌、发行量直线下降,几经转手,仍未摆脱亏损。2012年12月,这家已有近80年历史的老字号,为了省钱被迫叫停印刷版,全面转向电子杂志。

  如果说当年停印犹如“壮士断腕”,那么如今复刊堪比“满血复活”。这一切,仅仅间隔了一年三个月。如此惊人的“复出”效率既让人刮目相看,也引来了争议和质疑。其中,既有对封面报道内容的争论,也有对恢复纸质版是否能让杂志更有前途的怀疑。

  争论比真相更重要?

  《新闻周刊》声称已经找到了难以捉摸的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人,并发表了关于这个神秘人物的调查性长文。该报道以记者古德曼和中本聪的一次尴尬的采访开头——当时,中本聪发现古德曼坐在自己家门口,他便警觉地叫来两名警察。古德曼对中本聪的采访,就在中本聪家门前的台阶上、两名警察“旁观”下进行。古德曼在报道中写道:中本聪“默认”其在比特币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并称“我不再参与了,我没法谈论它”。随后,两名警察示意,对话结束了。

  基于这次极其简短的采访,以及“两个月来的调查”,古德曼得出了中本聪的身份结论:这位64岁过着简陋、不修边幅生活的日裔美籍男子,“看来”就是坐拥4亿美元财富的比特币之父。

  尽管《新闻周刊》措辞谨慎,但外界很快对该报道提出质疑:《新闻周刊》发现的这位中本聪是否就是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有读者在《新闻周刊》网站留言,抱怨后者尚未充分掌握证据,便把报道付诸出版,明显操之过急;中本聪本人亦公开否认道,古德曼误解了他“并不完美的英语”,他只是说“他不再是一个工程师,而不是不再参与比特币”。

  “现在,留下的是一个谜。”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如此评论眼下的局面。古德曼的爆料可能是正确的,但也可能是无稽之谈。《新闻周刊》的信誉和命运,可能取决于最后的结果。

  面对质疑声浪,记者古德曼似乎有点心虚,她承认中本聪并未亲口说他 “创造了比特币”。但《新闻周刊》似乎很“享受”身处风口浪尖的状态。其官网发布公告,力挺文章作者,并称希望该报道能像任何重大调查性报道一样,引发争议;总编辑印波科更是胸有成竹地“准备迎接一场风暴”。

  或许,对《新闻周刊》来说,“比特币之父是谁”的真相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复刊后的杂志已经一炮而红。“做大,或者回家。这就是《新闻周刊》”,总编辑印波科在科技博客Mashable采访中如是说。美国媒体分析公司media IDEAS的合伙人戴维·雷纳说,引起争论或许是个危险的策略,但在弱肉强食的出版界,这或许是长期生存的基本法则。在这个行业,任何关注(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能鼓动更多的人去看你的作品。

  纸封面更有吸引力?

  在全球纸媒“哀鸿一片”的大背景下,《新闻周刊》反其道而行、重印纸质版,这种“赴汤蹈火”的勇气也让外界大惑不解。“唱衰派”称,当《纽约》杂志已改成双周刊、《时代周刊》正向数字产品投入更大精力之际,《新闻周刊》此举似乎是个玩笑。“怀疑派”认为,重启这份因巨债难偿、几近消失的杂志,不啻于一场赌博。其实,各种纷扰都指向两个问题:《新闻周刊》为何要复刊?它又怎样实现盈利?

  说起因,《新闻周刊》母公司IBTMedia首席执行官乌扎克对媒体表示,“我们要找回 《新闻周刊》过去的荣耀。”去年夏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数字出版公司将 《新闻周刊》收入囊中。短短半年多时间,它已悄悄将《新闻周刊》的在线访问量提升了3倍。恢复纸质版的底气恐怕就由此而来。“回归纸质版可以看作是对在线注册用户的一种奖励”,总编辑印波科如是说。

  谈赚钱,IBTMedia宣称已制定了一套新的商业模式。概况起来有两点:第一,走高端路线,定位类似于《经济学人》,有别传统竞争对手《时代周刊》,目标客户为精英而非大众。第二,不依赖广告维生,收入主要来源于订阅费。乌扎克解释道,盈利模式并不依赖于一期能卖出多少份,而在于愿意掏钱捧场的铁杆读者的长尾效应,“不喜欢通过屏幕阅读的忠实读者都会掏钱买印刷版,不过它的确是一种奢侈品”。

  奢侈也好,高端也罢,体现在杂志上,除了纸张和印刷质量的大幅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售价的飙涨。复刊后杂志的定价已从两年前每份3.95美元升至7.99美元,远高于其他新闻杂志。若是包年订阅(包括纸质版和无限制访问网站),用户则需花149.99美元,相当于《时代周刊》价格的五倍。据法新社报道,复刊后的首期杂志将全球发行7万份,未来目标是每周发行20万份。

  《新闻周刊》究竟能否依靠可观的发行收入,找回昔日的“光荣与梦想”,现在还是未知数。但正如《传媒业时事通讯》首席编辑史蒂文·科恩所说,在发展数字业务的同时,在报摊占据一席之地,对杂志发展有益无害。这或许就像在街头巷尾贴广告,有助于提高杂志与潜在读者见面的频率,并拉动网站访问量,况且名人和政治家们也都喜欢自己的大名出现在报摊真正的封面上。《新闻周刊》若能用订阅费赚回纸质版的成本,那么它这样做又有什么损失呢!记者 安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