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孙思邈手捧明代线装书: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2014年03月18日 16:45 来源:新闻晨报 参与互动(0)

  有一些关于历史的小知识,若不注意就会犯错,以至于闹出笑话。据《华商报》报道,日前有西安市民发现,大雁塔北广场孙思邈雕塑手上拿的那本书有点问题——唐代的“药王”,读的应该是卷轴而不是明代才有的线装书,雕塑如此创作,让孙思邈“穿越”了几个朝代。

  对于不少人来说,线装书的最早现世时间应该是个历史知识的盲点。孙思邈捧线装书的雕塑,属于大雁塔北广场大唐精英人物群像中的一个,与各地游客风雨无阻地见面也有十余年了,虽然不知道以前是否有人指出“穿越”的史实硬伤,但显然注意到的人不会很多。否则,广场的管理方想必早已收到大量意见,将孙思邈老先生的形象重新改造一番。现在被人看出了纰漏,自然有必要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避免以讹传讹,搞得到此游览的人真以为唐代就有了线装书。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里这么细心的人实在不多。到“药王”雕塑前瞻仰一番,顶多也就是看个人物介绍(不排除有的人看了之后才知道孙思邈是唐朝人),注意到他捧的是线装书还是卷轴的,几乎就是凤毛麟角——这不是说此类细节不重要,而是说,重现历史的某个场景,把握真实细节的责任并不在观众,而是文化作品的创作者与管理者。如果这道关把握不好,那么类似“唐朝人看线装书”的错误常识就会在社会的无意识中流传甚广,假以时日说不定就会挤走真相,再要勘误可能就会面临意想不到的质疑。

  其实,犯这个错误的也不只是孙思邈雕像的创作者。前不久,电视剧《武则天》的一张剧照就已经引发一波吐槽:演员手里捧着线装书,书架上更是堆叠着一摞线装书。真要说社会影响,恐怕一部电视剧的效应要比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上某一尊雕塑的能量更大。这也就算了,如果一部电视剧很红,那么这个效应可能就更明显,比如著名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最后一集师徒四人回东土大唐,从老鼋背上掉入水中,不得不在河边石头上晒经书,那经书也是线装的。当然,原作者是明朝人,而且这是一部神话片,硬要圆的话,“穿越”的可能性比《武则天》要大得多。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如果真的要挑刺,不少景区、电视剧、招贴画都可能犯此类错误。因为中华的历史悠远绵长,积淀在光辉岁月里的不仅有恢弘战争与王朝更迭的宏大叙事,更有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细枝末节,在今天看来,皆因漫长的时间而产生了记忆与认知的隔膜,每一次叙述历史的机会,就有可能带来一个贻笑大方的谬误。发现了,改正了,人们便附和一声“原来是这么回事”;弄错了,摆那了,一直没有纠正,也不会有古人在地下大声抗议。但对于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而言,它传承下来的血脉后人并不该忘记先人们的本来面目,有一句成语 “数典忘祖”,当被所有可能触及历史、再现历史的人放在心头。

  应该感谢那位西安市民对待历史的态度。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或许再过一千年,“药王”雕像可能会捧着一部iPad。郁潇亮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