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虚假“大师”背后多有权力干预

2014年03月25日 11:26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毋庸讳言,各类虚假“大师”的背后,无一例外有权力干预提供的动力。艺术与权力结盟,不仅使大师称号失去其自身的文化意义,而且不可避免会损伤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助长文化腐败的蔓延。

  赶上了文化发展的“史上最好时期”,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文化“成长的烦恼”。据《京华时报》报道,在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文化热点面对面》一书中,文化部部长蔡武直指要害:行政权力对艺术的发展不要过多干预,才能促使文艺大师的涌现。

  这是一个大师泛滥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前者很容易理解,以“气功大师”王林的倒下为标志,形形色色冠以“大师”之名者如过江之鲫,然而多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后者则相对较为复杂,单纯以学术眼光来看,大师显然可遇而不可求,被业界奉为泰山北斗的季羡林,尚且多次请辞大师桂冠,季先生驾鹤西去之后,何人能堪此盛名,着实难有定论。

  作为文化部部长,蔡武的这番话至少披露了两方面内容:其一,文艺大师相对匮乏;其二,行政权力干预艺术仍时有发生。面对市井坊间“为何难觅大师”的质问,蔡武部长开诚布公、率直而言的姿态令人肃然起敬,仅此一点,就足以使人对这本名为《文化热点面对面》的书充满期待。

  近年来,各类层出不穷的所谓“大师”令人眼花缭乱,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令人大跌眼镜的“剧透”——书画艺术品市场上,官越大作品越值钱的现象多有耳闻,更有甚者,有贪腐官员刚刚落马,其书画作品价格已应声而跌;工艺美术市场上,标注着职称的各类艺术品待价而沽,拥有大师的头衔往往意味着价格飙升,艺术水准反倒不在很多人关注之列;在文艺演出界,买奖、贿选之类丑闻更是不时爆出,一旦大师加身自然意味着身价暴涨;至于王林之流,更是无需浪费笔墨,大师之于他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卖点”……

  毋庸讳言,各类虚假“大师”的背后,无一例外有权力干预提供的动力。王林以其堪称离奇的个人遭遇对外展示,末流杂耍如何被权力助推包装成大师技艺,并因此而积累令人咋舌的财富。如果说此类江湖把式大师尚且容易被人察觉,文艺界一些借助潜规则上位的大师则很难被人拆穿。艺术与权力结盟,不仅使大师称号失去其自身的文化意义,而且不可避免会损伤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助长文化腐败的蔓延。

  更进一步说,权力的过度干预不仅导致伪大师盛行,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真大师式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这句话人尽皆知,放眼如今的大学,大楼已是基础配置,但不知,堪当大师之谓者能有几人?这样的尴尬其实也不难理解,职称与考级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多少人为此而绞尽脑汁,当职称决定荣誉与收入,多少人能置身事外坦然醉心于学术?

  陈寅恪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堪称大师的模板,然而,作为享有“盖世奇才”之誉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倘若生活在今天,恐怕仍将为一纸论文而头痛不已——在其履职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之时,他既非博士亦非硕士,甚至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即使如此,在梁启超“我算是著作等身,却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的力荐下,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列清华“四大导师”。大师的认定关乎学术而无关权力,学术的权威性与独立性,恰恰是当前权力主导的职称体系中最为欠缺的。

  权力对艺术的过度干预,不仅直接导致艺术向权力献媚,而且不免导致指标化管理取代独有的艺术创作。在权力的过度干预与渗透中,大师称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于是,伪大师甚嚣尘上的同时,一些真正的大师避而远之。直面问题的蔡武部长指出了症结所在,远离权力的过多干预,大师才能在独立自由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评论员赵志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