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家谈“新概念”作文大赛:意义无需夸大

2014年03月28日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微博网友“司马3忌”发表长微博,指出首届“新概念”大赛获奖名单中没有著名80后作家韩寒的名字,引起一片哗然。韩寒继2012年遭遇方舟子“打假”事件之后,再一次面临“信用危机”:方舟子质疑部分署名韩寒的作品或为他人代笔,韩寒走红背后有动用“水军”和形象“包装”之嫌;而“获奖门”事件则使其成名经历引起外界猜测和质疑。

  当韩寒“获奖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创办于1998年的“新概念”作文奖也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文学比赛操作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开始重新受到审视。该奖项是《萌芽》杂志社举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文大赛,著名作家王蒙曾担任大赛评委会主席。通过这一平台,很多具有写作才华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包括“80后”写作群体中的领军人物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

  如今,这个曾经培养了众多新人的“文学摇篮”,其“造星”能力是否一如往常?昔日那些绽放才华、一鸣惊人的年轻人而今安在?内地文坛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甄选新秀的平台?

  ◎争议

  首届比赛程序疏漏引质疑

  作为首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韩寒的成长经历一度是中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当年媒体眼中的“高才留级生”,引发了人们对青年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也反过来令“新概念”声名大振。

  近日,一位微博认证为杭州某公司工程师的微博网友“司马3忌”发表长微博,对韩寒是否曾经获得“新概念”文学奖一事提出质疑。“司马3忌”以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身份,依据公政法的规定,向黄埔公证处要求查阅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

  “司马3忌”表示:“资料显示,《萌芽》杂志社主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完整名单上,并没有韩寒的名字。而跟他同届的其他获奖者的信息一应俱全,包括参赛者的名字、参赛作文的题目、评委的评奖情况等,这引起了我的关注。”据悉,为了弄清楚韩寒获奖与否的事实,“司马3忌”曾多次往返沪杭两地。

  在2012年,“打假专士”方舟子就曾提出类似疑问,当时“新概念”文学大赛主办方《萌芽》杂志也作出了回应和澄清。现已去世的《萌芽》杂志前主编赵长天曾在采访中谈到韩寒的“特殊性”。韩寒当时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属于“特别情况”,起因是由于邮件通知渠道的关系,导致韩寒错过了复赛。随后,比赛主办方工作人员临时通知韩寒参加补考。

  赵长天曾表示:“‘新概念’作文大赛所有的程序和规则,都是通过一个我们的‘工作委员会’和‘评委会’在一起开会(决定的)。我承认第一届(的规则)不是特别严密,如果就这一点我也愿意表示歉意,但是在这背后确实不存在什么阴谋。”当年的评委之一叶兆言也以“这么多人参与的事情怎么可能作假”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尽管如此,“新概念”比赛的程序存在疏漏,不够缜密,依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批评。如今旧事重提,“司马3忌”再次将矛头直指韩寒,以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为证,明确指出“韩寒不在获奖名单”。韩寒得奖涉嫌“捏造”的传言在文学界内外引起强烈轰动,到记者发稿时止,《萌芽》杂志尚未作出正面回应,只是由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的采访。该负责人称:“向公证处提供名单的时候,由于韩寒是补考,所以就补充了一个得奖名单。”但他同时也强调,即使是补充上去的,韩寒的名字也是“经过了公证”。

  ◎回顾

  曾开启青少年写作热潮

  随着“叛逆天才”韩寒的横空出世,《萌芽》杂志社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公众视野焦点。在中学语文教育面临危机之时,大赛提倡打破写作的僵化和保守,嘉奖无拘无束的表达,因而博得了无数爱好文学的青少年的认同,进而一举成为具有全国广泛影响力的赛事。

  历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参加人数,从最初4000人次逐年递增,在顶峰时期,猛增至7万人次。10多年来,这个主要面向中学生群体的作文比赛,累计吸引了超过65万人踊跃参赛,其中还有28名优胜者获得保送北大、复旦、厦大等名牌大学的资格,“新概念”的风光盛极一时。

  当然,比赛最具号召力之处在于培养出了韩寒、郭敬明和张悦然等一批知名青年作家。他们一跃成为“8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收获了名气和财富,成为青少年眼中的偶像。而“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被誉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摇篮”。

  在这些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来的成功者当中,韩寒尽管争议缠身,仍一路闯过了舆论的“三重门”,从文坛转战车坛,发展顺风顺水。今年,他还成功转型为导演,正在自编自导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

  紧随其后,作为两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得主的郭敬明,则在文学、影视、出版等领域游刃有余地多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只是一个从新人奖平台上走出来的作者,还以《最小说》为平台,一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造星”产业链,不断向读者推介新人新作,在80后文学市场中占据了大片江山。

  在谈到发起“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大赛的初衷时,郭敬明曾表示,其目标是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写作者,在他的眼中,“‘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成了‘旧概念’了,他们再也出不了人才。”而郭敬明带来的文学比赛“新概念”,则是效仿“超女”、“快男”的娱乐选秀方式,海选文学新人,凭借其本人的明星效应,比赛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参与。

  而作为“新概念”最初“三驾马车”之一,张悦然则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不满足于青春文学的书写领域,转而尝试运营主题杂志《鲤》,以此扩展自己的写作边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她之后出道的七堇年,则在今年年初荣升四川省作协旗下杂志《青年作家》的执行主编。改版之后的《青年作家》是一本凸显非虚构写作,并着眼于国际视野的文学月刊。

  ◎尴尬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纵观文坛上活跃的“80后”作者队伍,“新概念”作家群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群体。因此,有网友直言:“如果韩寒真的不是从比赛中公平、公开、公正地评选出来,会让人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当时还是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创新了一种形式,让更多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中学生通过参加写作比赛,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当年,年轻人出场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著名评论家谢有顺如是说。

  然而,抛开韩寒、郭敬明等尝到“头啖汤”的幸运儿,从整体上看,“新概念”作文奖的获得者可以说是“沉默的大多数”。例如,第二届一等奖获得者艾路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任良则是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得主,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第四届的郭允、第五届的杜书妍以及同年毕业的刘枫,选择的则是生命科学;第七届的黄锐杰获取中山大学录取资格的时候,选择了物理作为专业方向。这些获奖者大多只是文学和写作的过路人,并未将文学作为终身事业。除此之外,有相当多选择文学专业的获奖人同样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已很久不在文学圈子里现身,是否依旧提笔写作也无从得知。

  尽管如此,“新概念”依然影响了80后一代年轻读者。谢有顺评价说:“奖项的作用对于那些比较平凡一点的写作者更重要,他们更需要通过这些的机会和途径亮相,被大家认识,从而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而对于那些具有大才、足以拔地而起的年轻人来说,其实奖项的作用或许并不那么明显。”

  如今,谈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新概念”,不少网友已流露出“怀旧”的心态。有网友表示:“估计很多90后、00后都不知道‘新概念’了吧,那是属于80后的集体阅读记忆。”“作为一个输送文学新人的大赛,‘新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一个奖项影响力的式微是一个综合问题。”谢有顺分析说:“具有写作才华的人都是扎堆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在韩寒和张悦然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确实积蓄了和上一代人非常不同的变化,他们也把这种变化用非常个性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在今天,年轻人所拥有的写作和发表空间越来越开阔,没有一个奖项能够持续地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新概念’面临的尴尬不只是自身原因那么简单。”

  文化圆桌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

  “一个文学奖的意义无需夸大”

  尽管“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盛况已经难以重现,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正逐渐分散在其它不同的奖项和方式上,所以它的意义不能抹杀。“新概念”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过去在青年作家成名之后才赋予奖项和认可的滞后性,而是在作家的萌芽时期就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奖项和文学扶持项目都在发出类似呼声,表示要更多地面向青年作者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我认为好的文学生态是“新人”和“老人”都受到同等的重视,通过公平的奖项给予他们更大的写作热情和动力。

  另外,获奖只是一个小小的契机,一个人的写作能走多远、飞多高还是由其实力和努力决定。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作家,有些人中途而废,有的人滥用了自己的才华。写作的道路上,走到最后的总是少数。

  而韩寒、郭敬明和张悦然的影响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主要通过自己作品,以及与读者之间长期、持久的互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学场”。他们在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社会的态度,包括引来的质疑或者批评,都成为了他们的成长轨迹,造成了其影响力的不断叠加。不得不说,他们很成功地触摸到了这一代人的脉搏,但我认为一代人里面只有这么几个“代言人”是远远不够的。

  我更愿意强调文学奖对一个作家起步阶段的鼓励作用,对于文学奖,既不要轻视,也不要看得太高。文学奖只是整个文学创作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需夸大它的意义。

  80后读者高菁

  “新概念”曾是我的文艺启蒙者

  “新概念”应该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青春回忆吧。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新概念”获奖的文章在同学圈子中莫名地火爆起来。“新概念”作品合集第一卷分为上、下两册,我还清楚地记得每一本的售价是35元,这在当时的我看来算是天文数字了,无奈之下只好与同宿舍的姑娘合买。当时,在班上捧着一本厚厚的“新概念”是相当牛逼闪闪的事情。

  同许多人一样,“新概念”是我的文艺启蒙者。不得不说,那些在现在看来矫情又伤感的文字,对我某一时期的写作风格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它之所以在学生群中风靡,除了获奖者能直接保送名牌大学之外,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八股作文”之外的另一种写作可能性。

  那些开篇点题、结尾升华的“八股格式”在“新概念”里面不复存在,很多获奖文字是跳跃的、片段性的,有的结尾甚至是开放式的,有的“新概念”的获奖作者虽然年纪轻轻,却能熟练地掌握意识流等后现代表达方式,这样的写作才华在大部分同龄人当中是一个突兀的存在,这种对他们望尘莫及的羡慕也是当年“新概念”风靡的另一个原因吧。

   80后网友、“新概念”资深粉丝 绿茶小姐

  “新概念”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新概念”造就了一批有别于娱乐圈的文学偶像,同时也引起了一波写作热潮。但凡认为自己在文字上有点天赋的都跃跃欲试,阅读“新概念”以及《萌芽》杂志甚至比看八卦周刊的乐趣还大。“新概念”当时在学生群中掀起了不小的文学热潮,也挖掘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学苗子,可遗憾的是,当年获奖的孩子们后来走上文学道路的寥寥无几,之前如雷贯耳的名字,到如今也只剩下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少数几个,他们好像都往娱乐圈发展了?哈哈!

  事到如今,我不知道“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否还在举办,就连当年红极一时的《萌芽》,影响力也不复当年。16年过去了,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已经成长起来,步入社会,成家立业,“新概念”开启了我们这代人的文学之门,但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却没有踏上文学的道路。

  如今,中小学生的生活比当年的我们丰富多了,而且大部分闲暇的时间都花在电子屏幕上了吧,阅读或者写作正越发呈现出颓势。“新概念”的没落也与大环境息息相关,它诞生于一片喧哗之中,也沉寂于现在的纷杂之中,想起来颇为遗憾。“新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最深的影响不在于文字上,反而是它承载的那段我们关于青春的共同回忆。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