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跃文佩服堂吉诃德:以最荒诞方式赋予生命意义

2014年03月31日 10:0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上周六,著名作家王跃文抵达蓉城,作为第八位演讲嘉宾参加了由成都商报举办的“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活动。此行,王跃文专程为成都商报20岁题字:“史笔办报”。他称,今天的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成都商报将在未来无数个20年,用笔记录下“未来的历史”。

  在记者对王跃文的专访中,从最近大热的《大清相国》开始聊起,王跃文从前人智慧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再到目前忙碌的生活状态,最后到退休规划,无所不谈。说到《大清相国》受读者喜爱的原因,王跃文说:“读者喜欢的,不在于我写了什么为政之道,而是这位古人品行和才能,也许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作品走红

  “我结合小说和史实,讲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并同大家一起倾听历史的回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自会寻找自己需要的吸收进去,剔糟粕,取他们需要的精华”

  记者:你怎么看“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

  王跃文:这是一个好主题,多些这样的公益演讲对社会是有益的。我对“给彷徨者方向,给前行者力量”这个主题特别赞赏,传递思想,传递正能量。

  记者:你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大清相国〉的时代及其历史回响》,为何选择这样的主题?

  王跃文:思想资源应该多种多样,未来也将成为历史,我讲这个题目自有它的意义。因为最近《大清相国》很火,很多人都关心这个话题,我进行了些集中思考和梳理。

  记者:成都商报读者这次听完你的演讲后,可以得到哪些收获?

  王跃文:我在《大清相国》中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的康熙朝大臣群相,其实陈廷敬是位被历史忽视了的人物。但是,我对陈廷敬的人物塑造是建立在对当时一些情况的批判基础上的。我会对当时政坛大致情况做基本梳理,让今天的人知道陈廷敬在当时为政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结合小说和史实,讲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并同大家一起倾听历史的回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自会寻找自己需要的吸收进去,剔糟粕,取他们需要的精华。

  记者:《大清相国》也算是你写的第一部古代题材小说,写这部小说的原因是什么?

  王跃文:《大清相国》是一部历史小说,我不希望用固定的类别来定义它。有人说陈廷敬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有名,为什么我会对这位古人感兴趣?这恰恰是我想要探究的问题。历史风尘会遮蔽很多人和事,陈廷敬在三百多年前其实是很重要的人物。他晚年的时候,康熙皇帝称赞他:“卿为耆旧,可称完人。”他归田之后,康熙皇帝又召他回宫,入阁视事,襄理朝政。可见,他的地位何等重要。但是,后人除了知道他是《康熙字典》的总撰官之一外,似乎不太知晓他的平生功业。原因是陈廷敬是位做事踏实,但为人低调的循吏。这种人,不求大红大紫,但求勤政务实。这样的官员,一般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太多故事。

  记者:其实《大清相国》初版于2007年,很快就销售了40多万册,并且持续畅销,你觉得该书一出来就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何在?

  王跃文:我真的不知道读者为什么喜欢我的小说,我所能做的只是勤奋而真诚地写作。我不能妄揣读者的阅读感受。自己觉得这部小说首先是故事好看,读起来酣畅淋漓。其次,是陈廷敬这个人物塑造得有可敬可信之处;其三,是陈廷敬的智慧对人们有某些借鉴意义。

  读者喜欢的,不在于我写了什么为政之道,而是这位古人品行和才能,也许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包括道德修养在内的人的品格、精神修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记者:有人质疑这本书不是完全依照历史进行讲述的,你怎么看呢?

  王跃文:这种质疑是完全没有历史小说常识的。小说可以虚构,历史小说也不例外。《大清相国》里写到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当时发生过的,只不过有些事情陈廷敬参与了,有些事情他没有直接参与。历史小说移花接木是允许的。举个例子,我在小说里写杭州知府刘相年在一个青楼的百年老店建圣谕讲堂,康熙皇帝龙颜大怒要杀刘相年的头。这故事听起来近乎戏说。可这恰恰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事,我不过是把历史人物名字改了,把地方也改了。真实故事发生在江宁知府陈鹏年身上。

  文学之路

  “我写作从不刻意去考虑读者是否喜欢读,从不为了迎合读者写作。我甚至不会接受编辑的意见,我在这方面有些固执”

  记者:除了《大清相国》,你之前创作的作品有《西州月》《国画》《梅次故事》《苍黄》《漫水》等。你自己最看重的或者最得意之作是哪一部?

  王跃文:我现在每到一地,都会有人抱一大堆的《大清相国》让我签名。说实话,我最希望有人拿《漫水》来让我签名。这是一部乡村叙事的小说集,我非常珍爱这些作品。

  记者:《国画》出版至今已有很多年,现在销量还可以吗?

  王跃文:我的所有作品都是长期畅销书,《国画》更是如此。作品经历近二十年的考验还有读者愿意看,我非常欣慰。感谢读者朋友们。当年参评茅盾文学奖,我自己不愿意申报。我舍不得拿出自己仅存的几本样书,跑到街上买了五本盗版书。我不是故意拿盗版书去讽刺这个奖,而是当时实在没有正版书卖,只有遍地盗版。有人估计,《国画》盗版应在500万册以上。

  记者:《漫水》是以你的家乡为题材讲述的故事?

  王跃文:《漫水》是这部小说集中的一个中篇。我写这部小说时投入了自己所有的乡村生活经验,灵魂深处被人物命运牵扯着。最后,写到主人公之一的慧娘娘去世,依乡俗抬上山埋葬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横流。那个晚上,我失眠了。我第一次因为写完一部小说而失眠。

  记者:读者的反应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你所说“读者满意的作品”是不是有迎合之嫌?

  王跃文:我写作从不刻意去考虑读者是否喜欢读,从不为了迎合读者写作。我甚至不会接受编辑的意见,我在这方面有些固执。当前出版行为已是一种商业行为,有些编辑也许会从发行角度,在内容或书名上提出建议,我一般都不会采纳。我的心里只有文学标准,没有其他标准。

  记者:接下来你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会写其他题材的作品吗?

  王跃文:正在创作中的两部作品,其中一部快写完了,描述的故事是中年危机。

  记者:新作属于是情感类的作品?

  王跃文:我不喜欢把作品归类。海明威写了《老人与海》,难道他就是渔业小说家?

  生活状态

  “很多时候,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多数的回答是:在路上。我总在路上。去开会,去赴宴,去赶飞机,去赶火车”

  记者: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

  王跃文:每天都在写作,或者阅读。

  记者:你曾经患过抑郁症?

  王跃文:我看医生时,医生说我患有抑郁症。可我同崔永元交流过,他说我这不算抑郁症,他才是真正的抑郁症。我抵抗抑郁症的办法是不让自己沉溺其间,不放纵不良情绪的扩展,而是通过走动和阅读,总之让注意力分散,让自己快乐起来。

  记者:现在呢?

  王跃文:现在慢慢调整过来了。正确去对待这个病,我反而舒坦了,觉得没多大问题。有时候晚上实在睡不着就起床算了,待到困了才睡。失眠的时候一般就看书,要不就静静地躺着。我还没用一种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失眠前,是十分烦躁的,很痛苦。后来,确认自己有轻度抑郁症后,反而坦然了。

  记者:你是否对现在的生活产生过怀疑?

  王跃文:这几日,我无端地对自己惯常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怀疑。每日忙忙碌碌,不是在键盘上飞快打字,就是在餐桌上觥筹交错,或者上楼下楼,出门进门。很多时候,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多数的回答是:在路上。

  我总在路上。去开会,去赴宴,去赶飞机,去赶火车。我在尽最大努力想做好每一件事。可是,我这几天突然问自己:我如此如此,最终目的在哪里?这种忙碌和疲惫难道就是我真正需要的生活?

  记者:那你又是如何回答自己的?

  王跃文: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堂吉诃德的,我其实很佩服他。旁观者看来,他的世界虚幻可笑。可是对于堂吉诃德,他的世界却实实在在。如此理解堂吉诃德,这位自以为神勇无比却十分荒唐可笑的浪漫骑士就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他以最荒诞的方式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了意义。

  我早已从镜子的一面走到另一面了。我再也不是原先的自己,因而有人说我有些堂吉诃德的意思。我不在意这是赞赏还是揶揄。尽管有时迷茫,但我知道自己只能走在自己的路上。我没想过重新回到镜子的另一面,再去虚构一次别样人生。

  记者: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王跃文: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无牵无挂,在乡下一个小屋子里面写作。经济上自由点的话,就买一辆很酷的越野车,带上手提电脑,游走四方。走累了,就回到小屋子里面写作。但是现在还是做不到(笑)。只能等到退休以后了。很多人害怕孤独,我是很喜欢一个人到外面游走的。我可以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上好久的时间,我不喜欢去旅游景点,反而喜欢原生态的景色。

  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王勤

  逛宽窄巷子

  感受成都韵味生活

  王跃文来成都参观了历史古街道宽窄巷子。他看到介绍中称,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后,立即来了兴致。

  王跃文路过一家老式的茶馆。看到客人们悠闲地喝茶摆龙门阵、有的在掏耳朵。他回头,用不熟练的四川话说:“太巴适了!”王跃文称,“梧桐树、老茶馆,原生态的老成都最市井的文化生活,都在这一宽一窄的巷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成都商报20岁题字

  “史笔办报”

  而对于本次演讲,王跃文说他感谢成都商报提供这次机会,也感谢成都读者们支持他,当他听到台下的掌声,他特别感动,认为这次演讲是没有白说。而现场来了这么多文学爱好者也让他很意外,可见成都文学氛围的浓厚。“希望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思考到未来。”

  演讲前,王跃文专程为成都商报20岁题字:“史笔办报”。他称,“今天的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记者每天都用笔记录下未来的历史。《成都商报》将在无数个未来20年,成为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