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言的“狂不起来”是一种境界

2014年03月31日 16:41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做客某活动并进行演讲。莫言在演讲中透露,“得奖的时候,我也没感觉我不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此就高人一等。我依然匍匐在文学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非常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汕头日报》2014年3月25日)

  何为匍匐?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爬行或爬,如匍匐前进等。对于莫言自己的“匍匐”二字,莫言进一步解释:“我就是这么个人,我的低调不是伪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你让我狂,我也狂不起来,因为我没有狂的资格。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一下子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没什么变化,反而更加提醒我一定要谨慎。”莫言的“狂不起来”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者的素养,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艺术创作和做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正比例关系,做人做不好,即使有再高的艺术技巧也难以创作出好作品,内心黑暗、不健康,要想实现所塑造人物的积极向上是不可能的,也正是莫言自始至终的低调和谨慎,才成就了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才能够让今天的莫言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创作和做人的多重美德和美感。莫言的过去,成就了莫言的今天;莫言的今天,将继续书写莫言日后的辉煌。

  做人特别是做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面对不期而至的巨大荣誉,很容易翘尾巴,更容易自我膨胀,还容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具体的表现就是听不进反面意见,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这样的心态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做人,都十分有害,纵观多少文化名人和大腕,出名后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人上有人,因为狂妄和自傲,从此让多少朋友选择了远离,让多少人深感失望,让多少人从此“刮目相看”,深刻感受到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苦辣滋味,名人做人要低调,谈何容易?!

  默默无闻时,低调、谦恭和谨慎也许不难,难就难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够保持一份理性和平和的心态,善待艺术和周围的人。从莫言的这次演讲中,能够感受到莫言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做人的情操,这是莫言的精神财富,也必然对中国文化艺术界的精神操守产生正能量。

  莫言的“狂不起来”,也源于时常的忏悔和自省,这样才能够提醒自己不敢妄自菲薄和忘记过去。莫言就谈到,“现代人批评别人多,批评自己少”。他笑言,有次与太太散步,遇见一位受伤的老人,太太主动前去救治,自己当时还劝阻太太不要惹事。事后那位老人的家人上门感谢,自己觉得十分惭愧。现在遇到受伤的老人救不救助?莫言认为,应该大胆地上前帮忙、救治。

  莫言的“狂不起来”,还和良好的家教有关。莫言获诺奖后,其家人无不表现出了受宠不惊的良好修养,这也是莫言家族的精神道德财富。莫言曾经讲到:“得奖以后,我回老家看我父亲。他在全家人面前对我说,‘以前,我觉得我和村里的人是平起平坐的,现在你得了诺贝尔奖,我反而得更谦卑了,甚至觉得我要比他们矮一头。’”儿子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身为父亲却感觉比之前“矮一头”,不能不说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谦卑,不管是莫言还是他父亲,越是感觉“矮一头”,在公众的心目中就会“更高一头”,莫言的“狂不起来”就是一种莫大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需要很多艺术工作者琢磨和反思。 魏青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