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墓区11名无名烈士身份还原 依靠随葬瓦片

清明节前夕,分散埋葬在鹤壁各县区的763名烈士被迁移至新建的烈士陵园。其中,11名无名烈士身份得到确认,新的墓志铭将记录下他们为国捐躯的过程。
烈士遗体被战友匆匆埋下
鹤壁开发区海河路办事处侯小屯村村民李长思,今年80岁,当年埋葬烈士时,他十二三岁,已经记事儿。3月31日中午,记者找到了李长思,请他还原了当年埋葬烈士的过程。
1947年4月进行的浚县火龙岗战役是豫北反击战中重要战役之一,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亲自指挥,一举歼灭了蒋匪王牌军——第四十九旅全部、一九九旅大部,揭开了豫北战役胜利的序幕。“侯小屯烈士墓区”安葬的是火龙岗歼灭战中牺牲的部分烈士。
“大概是1947年春天,我家当时临着村里大路,门前面是一块打麦场,拉过来的烈士遗体都先放在打麦场上。”李长思说。
后半夜战斗结束,士兵们用马车把牺牲战士的遗体拉了过来。“我透过门缝偷偷地往外看了看,士兵们每人都带有铁锹,他们过来后也不用老百姓,自己就把这些烈士的遗体埋葬了。很多村民都只是知道这件事儿,亲眼看到的不多。”李长思说。
当时拉过来的差不多有80人,到第二天早上8时左右,被全部埋完了。后来有名有姓的都相继被家属迁走了。
随葬瓦片上写有烈士名字
3月28日开始,“侯小屯烈士墓区”烈士要迁往烈士陵园。在挖掘过程中,他们根据露出地面的墓堆和其他位置泥土的新鲜程度,确定墓地具体位置,结果发现每个烈士脚后跟位置都放有一片瓦片,瓦片上有红色字迹。把瓦片在水中浸湿后发现这些字迹正是烈士们的名字。
鹤壁市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烈士因为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埋葬时很是匆忙。后来绝大部分被家人迁走安葬,有11人至今仍未被家属认领或确认身份。这次迁墓挖出来的东西,能帮助这些“无名烈士”还原身份。
希望烈士家人联系民政部门
记者在表格上看到,被确定身份的烈士姓名分别是:马忠、苏亮珠、高山、幺河冰、何成、杨安文、张迎光、马文光、刘文、姚小忠和程耀先。其中姚小忠的随葬瓦片上明确标示他的牺牲时间为1947年4月6日,番号是八二二营。除了这些信息外,在有的烈士墓葬里还发现有扣子、弹片、水壶、烟嘴儿等。
“这些战士应该是参加1947年豫北战役时牺牲的,由于当时是部队埋葬的,地方上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次烈士的名字重见天日,希望他们的家属可以看到,可以来鹤壁认领。”鹤壁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记者 谷武民 通讯员 王军伟
>文化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