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编剧芦苇:中国电影生产量很大 但“垃圾”很多

2014年04月16日 14:49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4月15日,由四川大象可可西里影业投拍的电影《挖眼睛》、《过年》在峨影1958影城举行首映礼。这两部电影的艺术总监,著名编剧芦苇也来到了现场。作为《霸王别姬》、《白鹿原》、《秋菊打官司》的编剧,芦苇对现在电影圈的热闹有着自己犀利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电影每年的生产量很大,但“垃圾”很多。

  记者:中国编剧的话语权是否很少?

  芦苇:话语权这个问题在电影圈比较混乱。一个剧组真正的话语权到底是谁在掌握,我其实到现在也说不清。中国电影百花奖,前些年居然取消了最佳编剧奖,直到去年才恢复。我们电影编剧稿酬也不高,一般几十万,我和刘恒可能高点,能到百万。

  记者: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暴增,口碑差的电影也在赚钱。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芦苇:中国电影量很大,但“垃圾”很多。如果这样的电影过多,会带坏观众的胃口。去年有一部电影《小时代》,那是个打造富贵梦的电影,没什么真实的东西。我承认观众肯定需要这个类型的影片,但类似的电影如果太多,讲真故事的电影会被挤到角落,甚至被挤死。

  记者:作为艺术片,《白日焰火》不仅获得大奖,还取得了票房过亿的成绩,是不是说这样的艺术片也会有市场?

  芦苇:这说明艺术片只要拍出质量来,一样能有票房。我在思考《白日焰火》如果投资和评奖都放在中国,会不会有现在的成绩。这就是电影大环境的问题,当年《霸王别姬》也是,在国外得了38个奖之后,才开始在国内走红。电影其实是最该从中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文化,因为它不受语言限制。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