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中天:中华文明在陕西走向了世界(图)

2014年04月23日 13:36 来源:陕西日报 参与互动(0)
易中天:中华文明在陕西走向了世界(图)
易中天手持《秦并天下》和听众交流

  一张看似普通的讲座门票,竟然被黄牛最高炒到了1000多元。离开场还有1个多小时,入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身着红色汉服的礼仪小姐向进入会场的听众颔首致意,引来阵阵赞叹。

  这是4月15日易中天在西安交通大学所作《中华文明的根基》报告会的盛况,这个西安交大学而讲坛7周年的特别策划,从发轫伊始就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以对三国人物独到的讲述和点评,风趣幽默的风格,被全国观众所认可,甚至被称为“学术超男”。在年逾60岁后,易中天开始转型,潜心研究写作“易中天中华史”。此次易中天这位“明星学者”的西安之行,也将社会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引入了新的境界。

  3700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一身中山装,步履矫健地登上思源活动中心的大讲台,纵论古今文明,捭阖中西比对。66岁的易中天一点没有老态,还是人们心中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易老师”。

  易中天对陕西、西安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前来,他特意前往了宝鸡的青铜器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考证了“何尊”中首次出现的“中国”一词,实现自己的“寻根之旅”。在演讲中,他将泾河、渭河同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相类比,提出了泾渭之间的周原是中国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崛起于周原的周人,则是中华文明的真正的奠基者。“陕西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汉唐文明的定鼎地,人本精神就产生自这里,中华文明也在这里走向了世界。”

  讲座围绕着易中天新作《中华史》的写作思路展开。他以一张张图片为线索,向观众们讲述了自己对中华文明史的探索。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易中天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幽默风格,虽然讲的是历史文化,却没有传统报告会的正襟危坐,易中天不时冒出令人会心一笑的俏皮话,还随时即兴高歌一曲。

  “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明,是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并具有世界性的。世界性文明的出现,是从公元前二百多年开始的,这就是罗马文明和汉唐文明。”易中天说。然而,“中华文明从中唐怛罗斯之战之后就没有再走向世界,接下来便是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的接力赛。”探索3700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正是易中天写作中华史试图解决的终极问题。

  按照计划,“易中天中华史”总共有36卷本,每6卷为一部,将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立传。在14日的采访中,易中天将自己的写法比喻为“打坎儿井”,“我只是选择历史的重要节点、拐点来写,不求全责备,也不面面俱到。”目前第一部《中华根》已经全部出版,其中包括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第三卷《奠基者》,第四卷《青春志》,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和第六卷《百家争鸣》。而此次首发的第七卷《秦并天下》则是第二部的开篇,易中天也特意表示,选择西安为新书首发地,除了因为自己写的是大秦帝国的历史之外,也因为“中华文明的根基正是产生在陕西。”

  让优秀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2013年,易中天在其母校武汉大学做演讲时,13000名大学生挤爆现场,进不去的学生,男生翻墙,女生席地而泣,易中天也风趣调侃,“连树上都挂满了人。”易中天在西安交大的报告会,热烈程度也丝毫不减。4000人的思源活动中心座无虚席,2个小时的演讲,听众如上课般安静。

  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副教授黎荔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这是个公益性质的讲座,绝大多数门票都通过微信平台、网络、领票、赠与的方式免费赠送给爱好中华历史文化的大学生、社会公众。”面对讲台上密密麻麻的录音笔和听众的热情,黎荔感到了欣慰:“文化学者的火爆程度堪比演唱会,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的进步。易中天并非国学研究者,他带着现代知识分子的完全人格,横贯中西文明,以宽广的视野审视并研究历史文明。现在盛行一种错误的说法,中国人不读书,年均只读书4本(含教材),走在大街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麻将声。但实际上,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并没有减退。”

  思想文化的阵地,优秀的思想不去占领,落后的、三俗的、低趣味的思想和意识就会占领。在黎荔看来,大学之所谓“大”,正是要将自己的文化资源和全社会共享,将内容传播对社会风气进化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

  “知道易中天是名人,票不好得。”西安交大信息通信专业的硕士生王雅排了2个小时队才拿到易中天讲座的入场券。“对于易中天先生,我最钦佩他的一点是他对于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从他的讲座中可以听出来,易中天先生关注历史的点和别人不一样,他尤为关注正统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注重有考究的史料。”

  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接触文化历史知识来源混杂,被野史和影视作品误导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王雅说:“听完讲座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不能做一个知识的容器,而要学习易老师认真考究、批判性地接受论点的精神,对任何文化知识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走出书斋,方能集腋成裘、爱智求知

  “请易中天来西安的契机,正是他《秦并天下》的发布。学而讲坛办了7年,请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唯有易先生影响最大,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黎荔说,“陕西的知识分子应该走出书斋,走向公共的社会岗位,将自己精妙的学养和公开的讲坛结缘,发出新的社会声音。”

  在“集腋成裘”的写作理念指引下,易中天团队力图改变以往史学门户森严,对大众传播障碍重重的状况。部分史料搜集由他的团队来做,易中天进行考证和全部写作。这种规避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历史写作手法,也让他的《中华史》出版效率极高,带有美学和趣味性色彩。

  西安曲江临潼度假区的工作人员张乐雯是一名澳大利亚的海归,在国外学习的专业是文化与媒体研究。闻之易中天来西安,她和家人拿着管委会提供的门票前去聆听,母亲对易中天的评价是“年龄这么大还这么精神。”张乐雯说:“我母亲的话简单直接,却点明了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使人年轻,知识令人睿智。我在曲江新区工作,从事的就是文化产业构建。在陕西这个历史文化数千年积淀的地方,历史不应该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和盲目自大的资本,而应该成为与现代文明交融,促进人们心灵宁静、修为提升、生活幸福的最好手段。”

  正如易中天回答听众提问时说:“中国梦包含了个人幸福梦,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权利’的特质在于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因而,幸福与否完全看你自己是否去争取。”“爱智求知”,打破偏狭的民族偏见,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所在,才能在文化的滋养和“重归阅读”的风气中,寻得永恒的幸福和静谧。本报记者 李龙飞 实习生 马文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