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推荐贵州丝娃娃:面皮和蘸水是关键

2014年05月08日 15:17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几十种配料,一样挑几根,放在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里,再淋上鲜美的蘸水,一口放在嘴里,简直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里播放的贵州美食———丝娃娃。

  今年底,这个之前并不为人知的贵州小吃,就会在龙湖时代天街正式开业亮相。因为央视的挖掘,贵阳丝娃娃开始在全国红火了起来,很多人不远千里到贵阳专门品尝这种美食。

  当然,贵州的商人也看到了这个商机,今后,市民不用到贵阳,也能品尝到这个美食了。记者昨日从龙湖时代天街获悉,贵阳著名的丝恋红汤丝娃娃将落户我市。丝恋红汤丝娃娃负责人周先生表示,今年底,贵阳丝恋红汤丝娃娃将在龙湖时代天街2期开业。周先生说,贵阳丝恋红汤丝娃娃2009年在贵阳开业,目前在贵阳有12家直营店,是贵阳比较知名的丝娃娃店。

  之所以将丝娃娃开到重庆,周先生称,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他们就接待了不少专程开车到贵阳品尝丝恋红汤丝娃娃的重庆食客,他们认为渝黔口味相当,重庆人对于那种酸酸辣辣的口味很有感觉,因此建议他们将店开到重庆来。

  吃法

  路边小吃登堂入室 买一份面皮送配菜

  在贵阳,很多丝娃娃店都是路边摊,一张大长桌,周围安放很多小板凳,顾客买了面皮后,就在同一个蔬菜钵里加蔬菜丝,然后自己用勺子在一个大的蘸水壶里舀蘸水。

  面皮的制作非常讲究,干湿一定要合适,然后往热络络的铁锅底一杵,一张丝娃娃皮就做好了。

  “很多第一次吃丝娃娃的顾客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要么把包丝娃娃的面皮弄破,要么弄得手上、身上都是汤汤水水,要不就是包得‘瘦骨嶙峋’,里面只有可怜的几根菜,吃得不过瘾又不划算。“周先生称,重庆店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现场教食客怎么包,怎么吃。

  “我们与其他店最大的不同是,不仅让丝娃娃登堂入室,还全部实行单份蔬菜配送,没有吃完的配菜绝不回收,避免了二次污染。”周先生称,贵阳丝恋红汤丝娃娃全部是买一份面皮(10张),就送一份蔬菜(够包10张皮),一份蘸水(大概够10份丝娃娃用)。据了解,一份面皮是10张,价格是13元。

  揭秘

  丝娃娃为啥好吃 面皮和蘸水是关键

  周先生称,丝娃娃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民国时期。

  丝娃娃因为形状就像裹在襁褓中的婴儿,“襁褓”是用面粉烙成手掌大小的皮子薄饼,“婴儿”由萝卜、折耳根、海带、黄瓜等蔬菜丝组成,所以取名“丝娃娃”。丝娃娃好不好吃,关键技术在于面皮和蘸水。

  传统的丝娃娃是用平底锅烙,手中抓起事先用面粉、水和盐揉匀的面团,等平底锅烧热刷油、擦干后,把手中的面团甩圆往锅底一杵,一个巴掌大小的圆面贴在锅底,随后揭起即成。

  不过,周先生称,丝恋红汤丝娃娃的面皮是用特质的器皿烙的,一口大铁锅内,有很多个圆的模子,将和好的面手工甩进去,几秒钟后,就要拿出来,时间过长,面皮就干了,变脆了,时间过短,面皮没烙熟。

  周先生称,丝恋红汤丝娃娃的这种器皿对面团的干湿、面粉的精度及火候都有很高的要求,比传统的做法难度更高,他们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做出来的面皮厚薄适中,又香又有韧劲。

  另一个关键技巧就是蘸水,他们的蘸水事先将西红柿炒制好,炒的时候加入芹菜、洋葱等香料菜,把味道提起来,然后加入纯净水慢慢熬制4个小时后出锅,如果食客认为这个酸汤味道不够酸,还可以加入一些白醋。

  牛打滚酸汤饭二块粑

  贵阳小吃扎堆来渝

  除了贵阳丝恋红汤丝娃娃,时代天街还将入驻大量贵州的名小吃,比如牛打滚、酸汤饭、二块粑等。

  “牛打滚其实就是汤圆,但是与重庆汤圆的做法和吃法又完全不同。”周先生称,牛打滚是将汤圆煮好后,外面滚一层豆面,吃起来有股豆浆味,再蘸一点酸甜味的蘸水,然后再吃。

  酸汤饭是将饭加入酸汤里,然后再加入酸萝卜、蔬菜及五花肉煎制的软臊子,再一起煮,最后出锅。

  这些地道贵州小吃价格并不贵,每份单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贵州小吃集合与本地的老字号小吃集合“斗味”将在时代天街狭路相逢,一番争斗势必难免。周先生称,贵州的主打口味以酸辣为主,但还有香辣、麻辣等。

  “地方小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这个是其他任何人偷不走的,贵州小吃进来会有一定竞争,但会是良性互补。”渝商发相关人士表示,贵州小吃的进入,会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消费,是好事情,丰富了大坪地区的特色小吃文化。

  记者 王渝凤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