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烨谈中国粉丝现象:粉丝们都冲在论战最前线

2014年05月13日 09: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一经正式应用,遍地生根开花。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几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都应有尽有。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一般来说,出于个人兴味与爱好,谁喜欢谁,谁拥趸谁,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社会基本属性之一。但目前呈现于中国当下社会文化领域的粉丝现象,却不能说都是正常的。如果说有的粉丝只是在与偶像的密切互动中,表达一种喜欢的情感与赞赏的意愿的话,那么,还有更为大量的粉丝群体,常以种种认人不讲理,盲从不反思的举动,表现出超越常态的非理性乃至反理性特征。

  据有关资讯报道:当年的小女生李宇春因唱功好扮相帅深受年轻歌迷喜爱,喜欢她的歌迷自称“玉米”。由于“玉米”的扩大,又涌现出一批拥护“玉米”的人,又被称为“玉米粉”,成为粉丝的粉丝。后在与周笔畅较劲等一系列事件中,“玉米”与“玉米粉”都是一拥而上,两边的粉丝各拥一方,互不相让。

  近期热播的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掀起新的一轮“迷韩”热潮,“韩迷”们不仅追明星,而且追时尚,“炸鸡”、“啤酒”,也成了时尚生活新潮的象征。韩剧的粉丝们,纷纷抢购与剧中人物相同款式的服饰,包括女主角用过的同款睡袋,男主角睡前看过的读物,都成了时尚文化的符号。

  文学界、读书界的粉丝们,也以各种方式支持着、成就着他们偶像的写作、偶像的事业、偶像的论战。我以为,就青春文学的两个偶像作者郭敬明、韩寒而言,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远不及他们在文化上的贡献,而文化上的贡献,主要就在于他们把粉丝现象提升为一种文化,并发展到一种极致状态。

  郭敬明自携带《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闯入文坛之后,就一直是青少年读者追捧不休的偶像。他先是创办了以书代刊的《最小说》、《最漫画》,后又创办了《文艺风象》与《文艺风赏》。据说,他的杂志系列每年的总印数在百万以上,抵得过全国传统文学杂志的印量总和。2011年《最小说》五周年期间,郭敬明带领旗下24位作家,在北京亚运村图书大厦举行了号称史上最盛大的图书签售会,全国各地来到现场的读者有数千人之多。郭敬明当天签售图书1.8万余册,销售近40万元,平均签售图书品种达58种。而他在2013年自编自导的电影《小时代》,登陆各院线一周多时间,便创下票房近3个亿的最新纪录。而粉丝们在郭敬明受到“抄袭”、“商业化”的质疑及遭遇与韩寒的口角时,都是挺身而出,倾情回护,不遗余力。

  韩寒以小说《三重门》等作品和一系列批判性言论,赢得的粉丝数以几十万计,而且分布于不同的阶层与代际。凭借这种广泛又火辣的影响力,他在自己不断推出《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新书的同时,先后主编了杂志书《合唱团》、《一天》、《很高兴见到你》、《岁月的童话》等,还对各种社会文化事件频发惊人言论。每有动作,必有响动。他的粉丝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掐架,无论是前些年的“韩白论战”、“韩方论战”,还是持续不断的“韩郭较量”,粉丝们都冲在论战最前线。

  如果说在粉丝发轫之初,主要还是源自青少年文艺爱好者对于喜欢的偶像宣示热爱的情愫,表达一种自我身份认同的话,那么,后来就掺杂进来一些别的因素,越来越不单一和单纯,正负能量兼而有之。

  比如,粉丝们在对于自己喜欢的偶像寄予精神的崇尚、情感的依傍的同时,会越来越把自己的偶像神化和幻化,当成唯一的“上帝”去尊崇和信奉,并蔑视和排斥其他同类的明星;进入这种狂热的迷恋与痴恋之后,粉丝们还会表现出对偶像的坚信不疑,全盘接受,不仅无条件包容偶像的缺点与错误,而且无原则地美化其缺点与错误,并对别人的批评大肆口诛笔伐。偶像在这些粉丝那里,已是至高无上的尊神,神圣不可侵犯。与此同时,粉丝们还会在物质上、经济上不惜花费,在时间上、精力上不惜投入,他们因而成为偶像时刻准备着的最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成为偶像无所不在的最为忠实的造势者。这样的结果,粉丝与偶像,就不再是简单的明星与受众的关系,而是成为一个欲望、情感与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同声共息的文化共同体。

  著名诗人北岛在香港的一个讲座上谈到粉丝时,曾不客气地说“有些像邪教”。这个说法可能过于极端了,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粉丝进而倾斜发展之后的一种可能。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许多的粉丝群,已经不是一般的偶像拥趸群,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有着共同的理念与利益,有着一定的组织与手段,有着一定的平台与产业的文化群体,甚至带有团伙、会党的些许色彩。

  粉丝现象何以在当下社会得到如此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文化课题。从粉丝方面来说,有寻求精神寄托、情感归属的原因,也有精神空虚、自我迷失的原因;从偶像方面来看,有吸引受众、扩大影响的原因,也有享受拥戴、培植势力的原因;从社会文化上看,有流行文化与娱乐文化大肆盛行的原因,也有商业文化、产业文化蓄势待发的原因;从传媒的角度看,有取向转型、看重娱乐的原因,也有追逐八卦、推波助澜的原因。由此也可以说,粉丝从现象到文化,如果是一种病象,那么,它便是各种力量在当下社会有意无意地合力与合谋的结果。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