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焦裕禄:铁腕反腐灵活施政 工资虽高一穷二白(图)

2014年05月14日 10:38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焦裕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他是众人缅怀的人民公仆,同时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回望那个时代,他的“为政之道”对今天的干部还有哪些借鉴意义?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够养活一家老小吗?那张身披上衣、双手叉腰的经典照片是如何拍下来的?今天,在焦裕禄逝世50周年的日子,透过这些点滴往事,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焦裕禄。

  铁腕反腐,灵活施政

  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都非常低,此事无疑加剧了群众的生活困难。

  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他批示的手稿:“……这样的坏党员不立即严肃处理绳以党纪国法,是不能挽回影响的,不能平民愤的……”尽管纸页泛黄笔迹模糊,但字里行间的震怒与决心,仍能穿透岁月,直抵人心。

  铁腕反腐之外,面对兰考严峻灾情的考验,关键时刻焦裕禄还敢于从实际出发拍板决策。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的刘俊生介绍,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焦裕禄冒险搞了林木承包责任制。“那时候是谈包色变,包产到户便是资本主义,谁敢说一个‘包’字,就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刘俊生说,但是焦裕禄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说,包下去的是责任,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他同时强调,种树一定要实事求是,栽一亩就报一亩,种一棵就报一棵,不准搞浮夸。

  工资虽高,一穷二白

  上有2位老人,下有6个儿女,焦裕禄和所有男人一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

  刘俊生回忆:“当时我是21级干部,月工资51.5元,焦书记14级干部,有130多元钱。”在此之前,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数年。工友张兴霖记得,焦裕禄工资有50多元钱,很多工人只有40多元。算得上“高收入阶层”,但焦家却经常吃不饱饭,也没有积蓄。他去世后,除了常年佩戴的一块手表,没留下任何遗产。

  当年的兰考县葡萄架村大队会计孙世忠回忆,焦裕禄曾连续3个月在此调研,每天都交一斤二两的粮票和四毛钱作为伙食费。跟随焦裕禄下乡的刘俊生说,“他交的伙食费只多不少,碰到农民家里条件差的还会另给钱。”

  原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人吴永富第5个孩子出生时家境困难,焦裕禄送去了10元钱;工人刘辅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点小米稀饭,焦裕禄把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类似的故事听许多人讲起,焦裕禄工资高却一穷二白,账老百姓算得清楚。

  经典照片,原是偷拍

  身披上衣、双手叉腰、眼望远方,这是焦裕禄照片中流传最广的一张,还曾印上邮票。如此充满意境的画面,竟是偷拍下来的。

  作为全国最知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留下来的照片非常少。“我给群众拍照片上千张,但给焦裕禄拍的只有4张,其中3张还是偷拍的。”刘俊生经常跟焦裕禄下乡。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仍兴致盎然。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禄到老韩陵检查生产,在红薯地跟农民一块挥起了锄头。“这又激起我给他拍照片的念头,可是怕他阻止,就把身子转向另一侧,把镜头对准他,偷拍了一张他锄地的照片。”刘俊生说,以前每次拍照,焦裕禄不是把身子躲开,就是摇摇头、摆摆手:“多给群众拍些照片,不要老跑前跑后给领导拍照。”

  当天午饭后,焦裕禄继续到胡集大队查看泡桐生长状况。“焦裕禄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说‘咱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活啦,十年后,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林海’。我看他那么兴奋喜悦,就掏出相机,当他叉腰走到一棵泡桐树旁时,又偷拍了一张。”刘俊生说。

  这就是那张传播最广的照片,焦裕禄身后的泡桐就是著名的“焦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家风,让儿女委屈又骄傲

  “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时隔50多年,父亲的话仍回荡在长女焦守凤耳边,曾令她委屈不满的“家风”如今是她的骄傲。

  初中毕业后,焦守凤没能考上高中,兰考几家单位提出为她安排工作,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县里头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俺爸规定的。”焦守凤清楚记得,父亲把她领到食品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为此,焦守凤生了很长时间的闷气,对父亲的理解从他去世才真正开始。

  “父亲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凡事不能搞特殊。”大儿子焦国庆回忆,很少体会到县委书记家属的“风光”,一次以“焦裕禄的儿子”的身份没买票白看了一场戏,还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顿。

  在严厉之外,焦裕禄也是充满温情的慈父和鹣鲽情深的丈夫。

  他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只要一回家,孩子们就一拥而上。腿上坐一个,背上驮一个,脖子上挂一个,这样的场景,成了儿女们对父亲最温馨的记忆。

  “父亲没事的时候就带我们出去转转,在洛阳时我跟他钓过好几次鱼,还钓到一只小乌龟。”想起当年与父亲共度的童年时光,年近70的焦守凤满心喜悦,仿佛变回了当初的小姑娘。

  焦裕禄会拉二胡,爱唱京剧,热衷劳动,他也把这种热爱生活的情趣传给了儿女。与母亲的琴瑟相和,也是焦守凤和弟妹们怀念与敬仰父亲的重要一面。经常不着家的焦裕禄,一有空就拉起徐俊雅喜爱的二胡,悠悠琴声成为子女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长久惦念。

  观 察 >>>

  宝贵财富

  穿越时空

  50年的时光浪花,足以淘洗去生活中的许多记忆,而沉淀下的必定属于值得珍藏与铭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一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形象,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一种“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思想境界……归根到底,人们看到,一种叫做“人心”的力量,可以让百姓为之生死相依,让漫漫沙丘变为“千顷澄碧”。斯人如磬,当时时叩问为政者心中“民”字的分量。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老爷”自居视百姓如草芥者有之,以当官发财为追求大肆贪腐者有之,罔顾群众呼声侵犯合法权益者有之……当心中的“人民”二字被一己之私取代,何谈亲民爱民,更奢言忠诚信仰。斯人如镜,映照出几多时弊歪风。一张破旧藤椅不损公德威信,一幢豪华大楼反倒会疏远公道人心。以焦裕禄为“镜”,照出当下多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疴痼疾。

  万物速朽,而精神永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正在开启又一次的出发。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心聚力、激浊扬清的精神力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丰厚沃土,一个先进政党的执政之树,才会屹立挺拔、万古长青!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