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超700名苏联飞行员抗战时曾来华对日作战(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9日 08:0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辛亥革命博物馆内,《卫国战争的爆发》展览现场 记者陈卓 摄

    今日开幕的《卫国战争的爆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展览,展期3个月。

  昨日,记者特邀武汉大学罗志刚、韩永利两位专家提前观展。罗志刚是武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苏关系专家,韩永利是武大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专家。他们介绍了部分展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战前拖拉机厂转型生产坦克

  展览的第一个部分,有几张战争前夕的照片。一张1931年拍摄的“红色普季洛韦茨厂”生产的拖拉机照片,引起了两位专家的兴趣。

  罗志刚介绍,早在1933年,纳粹德国就开始准备进攻苏联。苏联为防备进攻作了很多准备,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重工业建设,将大量工业基地移到亚洲部分,军队也在加快建设,特别是坦克部队,甚至超过了德国。

  韩永利说,上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比较成功,拖拉机厂是其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后,苏联就作好了开战前的准备。战争前夕,一些拖拉机厂立刻转为生产坦克等军事装备。”

  陈纳德盛赞援华苏军“非常有智慧”

  展览中有几张反映抗日战争以及武汉会战的图片。一张伊万·波尔宾少校与CB-2轰炸机的图片说明中写道:“先后有超过700名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人员来中国参加对日作战”;一张参加对日作战的苏联将领合影中,波雷宁、布拉戈维申斯基、雷托夫、雷恰戈夫等4人都参加过武汉会战。

  罗志刚介绍,苏联的空军、陆军发展得比较好,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比较弱。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苏联就开始援助中国,派军事顾问团到中国,派空军参加某些地区的战役等。1938年的武汉空战及武汉会战中,苏联空军付出了很大牺牲,“汉口解放公园的苏联空军烈士墓,就是为了纪念这些牺牲在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

  韩永利介绍,抗战爆发后,苏联第一个对中国进行实际援助。他们提供了一些重型武器,还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当年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的陈纳德将军那时还未组建“飞虎队”,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对参加武汉会战的苏联空军称赞有加,认为其在战斗策略上非常有智慧——他们事先在高空埋伏,等日本飞机飞过来后再俯冲下去予以打击。

  妇女儿童加入游击队全民抗敌

  在“为解放被占领区的游击战”这个章节,几张介绍苏联女游击队员和少年游击队员的照片特别抢眼,一张拍摄于1941年的照片上,3名苏联女游击队员的脸上透着坚毅,另一张照片上,13岁的游击队侦察兵费佳·莫谢夫端枪站立,目光锐利。

  过去专门研究过欧洲抵抗运动的罗志刚介绍,卫国战争是一场全民抗敌的战争,很多妇女、儿童都加入了游击队。同其他国家的游击战不同,苏联不仅军队团结,其游击战也是由国家和党领导的,这也是苏联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1年《真理报》发布战争动员

  此次展览中有两件珍贵的展品:1941年的《真理报》。

  一张是1941年7月3日出版的,头版除了全俄文的文章,只有一张斯大林的半身照。罗志刚介绍,当时卫国战争刚刚爆发,斯大林通过《真理报》,向全体苏联人民发出号召,“我们的一切力量都要来支持英勇的红军和光荣的红海军”,“人民的一切力量都要用于粉碎敌人,前进,争取我们的胜利”。

  另一张出版于1941年11月8日的《真理报》,刊发了斯大林等人在莫斯科红场检阅苏联红军的报道,里面有斯大林在红场的发言。罗志刚为记者翻译文章的大意:“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已经遭到挫败,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他,希特勒发起的这场战争一定会遭到失败。”

  “展览中还有不少宣传画,有的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也有不少是鼓舞人民士气的,这些都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罗志刚说。  记者黄征 胡洁 通讯员卢奕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