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申遗,用文化连通世界

2014年06月24日 09: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申遗,用文化连通世界  

  驼铃古道,大漠孤烟;千里长河,漕运粮盐。

  一段路,一条河,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22日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这天,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中国首例跨国合作申遗的典范。

  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而不为某个国家所独有。

  “丝绸之路”连接了两个文明——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见证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佛教、摩尼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报告说,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第一条道路,“丝绸之路”不仅运输货物,还被赋予了精神认同性。通过“丝绸之路”,技术得到了传播,思想得到了交融,东西方第一次如此大范围进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理解。

  而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打通了文明水路,也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以及中国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说,文化遗产是跨越地域、种族和民族,联系人类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和平的力量。诚然,申遗本身就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继承和传播的有力实践。

  以“丝绸之路”为例。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后,多次组织国际性科学考察。这条路联接了26个国家,虽然此次申遗只涉及三国,但从2006年正式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至今,先后参与的国家多达12个。单就语言而言,中哈吉三国签署的协议文书就涉及了五种文字。

  此次跨国申遗成功,超越了语言、体制机制等差异,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同他国文化认同包容、开放、协作的态度,更是世界遗产文化精神的体现。这在中国是首次,在世界申遗史上也是一种创新。

  一路一河打开了交流的通道,各文明发展不再孤立,正是世界遗产评选所倡导的多元文化认同和国际合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常常西望而感。

  如今,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想,中国与欧亚乃至世界各国再不需要张望等待,而能够直接进行务实合作。

  继承了世界文化遗产精神的新陆路,从文化认同中走出的新水路,更需要带着跨文化交流、沟通的使命,用文化带动经济贸易,用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用文化连通世界。柳 丝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