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摄影师65年持续跟拍 记录十余户农家生活变迁

2014年06月24日 11:0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65年持续拍摄

  记录10余户农家生活变迁

  从1955年至今,徐永辉与贺家人结缘已有60年。这60年里,他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历史的镜头。他开创了富有特色的跟踪报道摄影,历经60多年的锤炼检验,已成为中外新闻摄影史上一面独一无二、历时最长、跟踪最集中、主题最鲜明的旗帜。他是中国著名的摄影家,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类似的跟踪报道还有十四组。徐永辉掰着手指数了下,“跟踪50年以上的,有5组;40年以上的,也是5组;30年以上,还是5组。”这些家庭中,除了贺金财一家外,有的他还在跟踪。

  叶根土、汪阿金、周寿根、黄渭兴、李招娣、钟兆年、胡香、陈启达……一个个名字,一户户家庭,都被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在徐永辉的镜头里。不管工作多忙,他都要定期去看望这些农民,为他们拍下一组组照片,然后仔细地把照片积累起来,分阶段记录情况。

  徐永辉一心扑在他的跟踪摄影上,是浙江日报有名的有家不聚的“单身汉”。他和妻子都是上海人,从1956年结婚,直到1995年妻子退休才到杭州和他一起生活,夫妻两地分居长达40年。

  报社考虑到他长期与上海的妻儿分居两地,曾多次设法将他调往上海的报社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在浙江大地上,跟踪了一批很有象征意义的采访对象,我离不开他们,我有责任长期跟踪下去,通过新的图文报道,让这些典型发扬光大,让他们成为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缩影。”

  徐永辉的工作作风深受采访对象的好评。他和被采访对象亲如一家,经常从自己工资中抽出一部分资助他们。几乎所有被报道的跟踪对象,都视他如亲人,家里的婚丧喜事都要请他到场。

  杭州市郊农民王水灿的母亲,临终前还惦记着要见他一面;龙泉市安下村的农民杨树钱的父亲,听说50年前到村里来采访过的徐记者又到安下村来了,一定要叫儿子去前去看望……

  这一情景,徐永辉永生难忘。“浙江这么多亲人关心着我,岂能为了小家的安乐,回上海去工作?”想来想去,他还是扎根在浙报,有始有终地把跟踪摄影搞下去。

  用相机展示真实的历史

  要将跟踪摄影进行到底

  徐永辉自感他的跟踪摄影有点像社会学者的做法,通过真实具体的调查,记录下跟踪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出中国农村的变化。他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过个三、五、十年,通过采访以新旧资料对比的形式,用纪实的照片说明,共产党就是好。

  诚如中国著名摄影理论家丁遵新所说:徐永辉的名字,和跟踪摄影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谈到跟踪摄影,自然会联想到徐永辉;人们谈到徐永辉,也就会联想到他的追踪报道。

  一位研究农村政策的专家曾如此评价徐永辉的跟踪摄影作品:这些材料最重要的一点是记录了姓名。虽然老照片现在随处可见,但是有名有姓的有故事有情节的却很少,如此完整的更是少见。

  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如果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历史,它就会成为一种有社会历史意义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化,照片愈加能显现出价值。徐永辉对十余户人家几十年的跟踪摄影故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新闻摄影与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与保留现实的特性与功能,十分可贵。

  “这些照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进程,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徐永辉说,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用相机展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民满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85岁的徐永辉,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跟踪摄影报道。“我的跟踪摄影的脚步不会停下。我会继续用我的镜头,记录下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