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万别报”引发造句热潮 多专业不幸躺枪(图)

2014年07月01日 15:59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千万别报”体走红网络,学长、前辈借机吐槽还是善意提醒?

  在微博上,各路前辈给予考生的“忠告”。

  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们一年一度的填报志愿时刻又要开始了。千万别报新闻学,因为一年到头没有假;千万别报医学,因为学医有风险……在微博上,各路前辈纷纷现身,总结了众多“坑爹”专业,还罗列出了各种理由,给予考生忠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不过,随着“千万别报体”的走红,也有人质疑,许多网友是在跟风吐槽,会给考生们带来负能量。

  “千万别报”走红

  “千万别报管理,因为当不了老板很痛苦;千万别报汉语言,因为白上四年学;千万别报法律,因为容易学出病来,说多了全是泪呀……”近日,一组“千万别报××专业,因为××”的图片出现在微博。该组图片中,十几名网友举着的白纸上,分别罗列了十几种“坑爹”专业,以及该专业“坑爹”的理由,忠告高考学子千万不要填报。

  该组图片在微博一发布,就引起极大关注,众多微博用户纷纷转载、评论。“千万别报”体迅速引爆网络造句热潮,而参与这场狂欢的,要么是大学在读的学长学姐,要么是进入职场的前辈。

  总的来说,网友们罗列的“千万别报”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因为某些专业的就业、学术问题,前辈们认为四年学习,只会浪费学费和光阴;第二种则是因为某些专业虽好,但不一定适合个人发展;第三种则是对自身工作的吐槽,比如工作没有假,专业没女生等。

  工作太失望借机吐槽

  “千万别报土木工程,因为你会累成狗。”24岁的小杨是一名施工员,在“千万别报”体走红时,他也忍不住给考生们忠告。

  家住北部新区的小杨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学时候就不说了,天天都是各种力学,稍不注意就挂科。工作了更恼火,每天都在工地上打混凝土。”小杨说,当初高考他考了600多分,选来选去,觉得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就业率较高,就填报了这个专业。

  “就业率是高呀,工作很好找,可是工作真心累。”小杨说,更让他失望的是,工资也并没有期望的那么高,“所以与其说是忠告,其实更多的是对工作的吐槽,确实太累了”。

  多数专业不幸“中枪”

  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吐槽的“中枪”专业有保险精算、环境工程、广告设计、考古、计算机、新闻、医学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常规专业,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好找工作而备受吐槽?

  对此,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表示,这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大而全的问题,一些本来有前途的专业因为互相克隆,而导致供需失衡;二是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一些企事业单位更愿意选择有经验的人,所以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难免会产生挫败感,这个需要时间来调和。

  微调查

  你怎么看“千万别报”现象

  代西柳(18岁):我是一名高考考生,正在准备填报志愿。看到网上流传的“千万别报体”,说实话有点受影响,本来选择面就窄,现在更不晓得选啥子了,感觉读什么专业都不好。

  张晓云(46岁):作为一名考生家长,我相信网友们初衷都是为了考生作想,想要给出一些建议。一些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多了的话,实在会影响孩子的选择,这么多专业都不好,家长都感觉以后娃娃不会有出息了。

  谭青(25岁):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学生们参加了高考,我也会在填报专业上给他们指导。我的指导是针对每个人的成绩以及兴趣爱好,其实很多专业无关好坏,而是在于学习的兴趣度已经用心程度。只要学习够用心,再差的专业也能学出人才;而只要学生喜欢,再辛苦的专业他也会甘之如饴。

  微点评

  从“千万别报”中寻找正能量

  “网上这些‘千万别报’体其实更多的是网友从自身出发的吐槽,或者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恶搞,对于考生来说,不仅没有帮助,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学家谭刚强表示,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这样从自我出发的言论,容易对考生的选择造成打击。

  “考生可以接受一定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一定要是专业的。”谭刚强表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参考建议,应该咨询老师或者专家,不要受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影响,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打好基础。

  谭刚强还建议,考生不管选择什么学校,无论专业的好坏,都应该认真学习。只要能学好学精,都可以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进入职场后,就算感受到工作和期望的落差,也不要一味的吐槽。应该积极一点,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是能够改变现状的”。记者 谢聘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