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明城墙23年前缺口搭钢架 新建结构不接触老墙

2014年07月09日 08:2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矮墙前,已经竖起6根铁灰色金属支架。刘浏 摄

  23年前,南京一场大雨把紫金山南麓前湖的明城墙冲塌,形成一个50多米长的“缺口”。前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前湖这段缺口将搭建钢架连接,新建结构不与老城墙“接触”,且设计为可拆卸,预计青奥会前建成。市民走在上面不仅能跨过“缺口”,还能看到年头更老的矮墙。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填补“缺口”有何用?

  贯通“中山门-琵琶湖”城墙 方便市民、游客通行

  明城墙前湖段的缺口在明陵路公交前湖站,向北约200米处,墙外侧即是前湖。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段的城墙已经建起围挡,工人在场内施工。缺口处的城墙形态呈现“凹字形”,两侧突出的是明城墙,中间凹陷的是一段矮墙,长度约50多米。目前在矮墙前,已经竖起6根铁灰色金属支架,高度约到明城墙的一半,几乎与矮墙平齐。施工工地内,还平放着类似形制的金属支架。

  南京市文广新局一位人士向扬子晚报证实,此处施工是为了将这段缺口连接起来。“具体的方案,是用钢结构搭建一个通道,让市民、游客能够通行。”方案中,新建的钢结构共分为两层,顶层与明城墙顶面平齐。游客步行穿过,实现“中山门-琵琶湖”段城墙的贯通,同时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到矮墙。第二层,也就是目前目前竖起钢结构支架的高度,作用是保护现存的矮墙。地面部分,将清理出来,做介绍与展示,告诉市民、游客,这南京明城墙中独特的一段,究竟是怎么回事。整个方案被定义为“保护展示工程”。

  会不会损坏明城墙?

  留10厘米缓冲带,不与老墙“硬碰硬” 钢架结构轻便,还可随时拆卸

  令人关注的还有,工程是否符合明城墙的保护要求。据南京市城墙管理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新建结构是不会与两侧明城墙以及中间的矮墙,产生任何“硬性接触”的。“结构主体使用的是‘轻型钢’,它与明城墙墙体之间,留出了一个10厘米宽的空隙。”该人士告诉记者,空隙由“柔性复合材料”填充,相当于一个“缓冲带”,一方面,不会与老城墙“硬碰硬”,另一方面,这种柔性材料也能适应南京气候变化:寒冬酷暑、热胀冷缩,金属材质的形变,都可由“柔性复合材料”抵消。

  新建结构以“可识别”“可逆性”为要求。前者要求不建仿古建筑,保护城墙原征性,避免被指责为“造假古董”,让大家一眼就能认识这是新东西。后者要求新建结构简洁轻便,方便拆卸。“即使今后提出变更方案,拆掉它,也对城墙无影响。”

  矮墙身世之谜

  建于明代早期,“矮”是因为当时朱元璋还在犹豫是否定都南京

  前湖这段缺口,是1991年形成的。当年南京暴雨,这段明城墙崩塌,形成50多米长的“大口子”。后来文物部门到场清理,竟在碎砖中发现了一面完整“矮墙”。一个历史之谜解开——南京明城墙部分段落,其实是墙里有墙,“墙包墙”。工程竣工后,市民可以走在钢结构通道上,俯视观察矮墙。目前这段矮墙依旧完好。它的高度为明城墙一半,厚度仅为七八分之一。

  南京市明城垣博物馆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矮墙建于明代早期。明初,南京城墙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公元1372年,在应天府旧城基础上,新城竣工完毕。但此时,朱元璋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定都南京。“之前朝代大部分不过百年,朱元璋有点想搬家,就让太子朱标出差考察,凤阳、北京、西安等城市进入候选,这些地方都开始建设相当规模的城墙,南京城墙的建设一度中断。”但一年后,朱元璋回心转意,南京城墙又开始加高加厚,并扩大范围。

  “前湖的矮墙,大约在第一阶段所建,上面还发现有六朝、宋代的较小规格城砖,同时与南唐的历史也有关系,这印证南京‘历朝叠加’式的城市发展史。”除了前湖,南京类似的矮墙还在金川门、后半山园北发现过。

  国家文物局要求

  钢架外观要与城墙协调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官方网站,公布对该工程的批复。《批复》表示,原则同意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的设计方案。

  国家文物局主要指出,施工要“保证城墙原基础的稳定性,减少对城墙本体的扰动,”“钢架结构外观色泽、形态、尺度等应尽可能与城墙砖体外观相协调,”“栏杆建议修改为简洁的钢结构,尽量不采用玻璃栏杆(栏板)”,同时,在保障游人安全的前提下,工程要保持残缺、沧桑、古朴的原有形态为宜。《批复》还要求,这段城墙要合理控制参观人流及人员数量,不宜引导大量人流聚集此地。“对于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我们都会对工程方案逐一修改。”南京市城墙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