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工仔10年创作600万字作品 多以三峡为背景

2014年07月09日 13:29 来源:三峡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他是一个从巫山、从元稹诗意中走出来的年轻人;一个漂泊在外却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人;一个年纪轻轻就已出版多部个人专著、创作文学作品600多万字的文化人;一个以故乡为人生骄傲、为创作源泉的三峡人——他就是有“打工作家”之称的巫峡小伙张乾东。

  外婆开启他写作天赋

  今年33岁的张乾东出生在巫山县两坪乡溪沟村一个农村家庭。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母亲体弱多病,张乾东幼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外婆家。外婆邹厚珍,读过几年私塾,能说会道,是远近闻名的讲故事高手。当时,像溪沟村这样的偏远农村,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村民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所以会讲故事的邹厚珍便成了当地绝对的公众人物。只要不下雨,每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村口的晒谷场,听邹厚珍说书讲故事。

  外婆的故事好像永远也说不完,而且讲起来绘声绘色,有板有眼,引人入胜。如《梁祝》、《窦娥冤》、《西厢记》、《西游记》等名著名剧,听得周围的人欲罢不能,随着故事的起伏或悲或喜。

  依偎在外婆怀里,听着那些上天入地、降妖伏魔的故事入眠,不仅是张乾东难忘的童年记忆,也在他幼小的心里培植了一个善良的梦想——成为故事王、文学家。

  父亲引他进文学殿堂

  张乾东的父亲张步河是上世纪60年代的初中生,写得一手好字,写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说是外婆开启了张乾东的写作天赋,而父亲则将他引进了文学的殿堂。小学4年级之前张乾东写的作文几乎都要经过父亲的润色才能拿得出手,久而久之,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文学的殿堂渐渐在他心中展开,写作水平也逐渐提升。

  读中学的时候,为了将钱省下来买文学书籍,张乾东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晚上寝室熄灯后,他就打着手电筒在被子中偷偷地看。初中三年,当别的同学还在为写一篇能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搜肠刮肚的时候,张乾东已经看完了《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世界名著,记了厚厚一摞读书笔记。中专毕业时,他已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800余篇。

  故乡是他人生的骄傲

  2002年,张乾东孤身一人外出打工,他到过广东、海南、陕西等地,在生产一线做过员工,在杂志社做过“临时小记”,工资最高时一个月也只有2000多块钱。虽然生活拮据,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将别人喝酒打牌、聊天逛街的时间“挤”出来看书写作,一边打工,一边放飞自己的文学梦。

  自2004年以来,张乾东创作了6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有诗集《与现实对话》、《无涯的情天》、《随缘如风也美丽》等;文集《妖魅丽影》、《十七岁那年飘扬的雪花》等;创作有武侠小说《风云夺命刀》、《天涯孤客》、《断剑斩天涯》、《剑河侠影》、《断仇天涯》、《浪人情刀》等多部,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奖,被读者誉为“打工作家”。2005年,张乾东被吸收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随后的几年里,他又先后被评选为中国作家记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诗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乾东的作品,很多都是以故乡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故乡,借我一片云吧,让我端详你美丽的脸庞……故乡,是拾不起又回不去的记忆,是捧在手心却又放不下的岁月……

  “是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是三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故乡是我人生的骄傲,是我心灵的净土。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岁月都在我这个游子的手心里。”近日,在浙江打工的张乾东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