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峨边百万年钟乳石被盗采未立案 将重启调查程序

2014年07月09日 13:43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一宗钟乳石盗采案在事发1年多时间后,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峨边县黑竹沟溶洞内大量有着100多万年历史的钟乳石被盗采,峨边警方回应称,由于没有找到相关法律法规,被损坏石笋无法进行估价,当时做出了暂不立案的决定。鉴于近期村民反映了新情况,警方将重启调查程序。

  有网友称:“‘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如针刺般提醒我们反思,为何自然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不论有形还是无形,须臾之间,都可能因为某些人的贪念而万劫不复。而支撑起保护重任,不单单依靠社会的自觉,更应依靠重重关卡。

  记者认为,首要关卡,理应是严密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与“石”有关的法律有两部,《文物法》和《矿产资源法》,然而两者都未具体涉及钟乳石的保护问题。我们很难不去这样想:立法滞后、管理缺失、违法成本低,无疑助长了盗采者的“勇气”。

  此外,相关管理部门未被赋予足够大的执法权,或许是始终无法有效杜绝此类行为的根本原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泛、失之于软,盗采者仍旧猖獗。

  广西的尝试有着借鉴意义。2002年全国首个地方性钟乳石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施行,对造成钟乳石资源严重破坏与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钟乳石经营的,处以重罚。然而,其他地区呢?毕竟,“100年才长1厘米”的自然瑰宝,无法等待法律、法规的迟迟到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