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部分历史建筑产权不明晰 或为保护留隐患

2014年07月09日 14:2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这些年,广州制定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的条例法规,我也参与过多次讨论,发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与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建设的冲突,还有就是广州文化的特质问题。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广州文化蓝皮书透露,鼎盛时期广州西关大屋本有800余间,由于老城区的大肆拆建,目前仅剩100余间,且大多破坏严重,尚有保留价值的仅剩10余间。蓝皮书认为是因为修复理念失当导致了目前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有对西关建筑进行经济性的开发、采用多种渠道开发利用西关文化资源、将文化宣传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相结合,等等。此外还提出应大力发掘、整理和利用西关建筑历史文献典籍,为打造西关建筑风情旅游提供参考。

  最近这些年,广州制定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的条例法规,我也参与过多次讨论,发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与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建设的冲突,还有就是广州文化的特质问题。

  广州的许多历史建筑,往往产权不明晰,或者其构成异常复杂。如果政府要进行保护,首当其冲的就是产权问题。如果产权问题不事先解决,就会留下很多隐患。西关大屋也是如此,由于其历史悠久,兼且历经社会巨变,产权往往变更繁复,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

  即便产权明晰,也会有很多麻烦,最主要的就是一旦被认定为历史建筑,业主往往失去了对房屋的自主支配权,举凡改装、修葺等等,均要事先向政府有关部门请示报告。很多业主不胜其烦,不愿意将自己名下的房产列为历史建筑——即便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偿也不愿意。至于转卖过户什么的,就更不得其便了。

  产权问题还面临另外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纠结,那就是房产是你的,但土地是国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金陵台妙高台事件:地卖给了开放商,上面的金陵妙高两台却另有权属,由于复杂关系并没有梳理清楚,结果导致历史建筑被拆又复建、政府赔偿巨额补偿金,而且还被告上法院。这中间揭示出现今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很多问题。

  至于大拆大建中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则属老生常谈。现在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是越来越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日益金贵,任何一块地都可能被盘算着可以换来多少财政收入和GDP。在这种轰轰烈烈的土地财政驱使下的大拆大建浪潮中,那些历史文化建筑真的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这样的例子全国各地俯拾皆是,广州当然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包括西关大屋在内的历史建筑如何保护,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广州市政府最近发布了很多规章,比如卖地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历史文物普查,再就是列入历史建筑的老建筑不得擅自拆除等等。这些举措相信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一定有所稗益,但在当下这种远远看不到消停迹象的大拆大建面前,它能否充当得起那些老旧历史建筑的保护伞,难言乐观。

  保护历史建筑,我们惯常的思路总是脱不了获取经济利益这一途,上面提到的广州文化蓝皮书也不脱此类窠臼故智。一方面很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另外一方面又财源滚滚,当然皆大欢喜。但从广州这些年的努力来看,似乎成效甚微。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广州文化的地域性特质,这种地域性文化由于不属于全民的共同文化记忆,怕是永远也达不到类似“印象刘三姐”、“长恨歌”那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好热闹局面,更多的只能是要么不知晓、要么不了了的结局--感兴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这些年广州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不可谓不落力,但效果呢?大家都看得到。

  对于包括西关大屋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我们不要总是那么功利,时时处处算计金钱效益,而要真正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那里有我们的精神血脉、文化传承,我们干嘛一定要进行“经济性”的这开发那开发呢?

  (作者为广州市人大代表)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