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夏可可曾在文学圈被视为异类 写作收入低转型画家

2014年07月29日 11:2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夏可可的油画作品。

夏可可。

夏可可的油画作品。

  迫于生计从作家转变为画家,独特的表现艺术又让她沉迷其中

  夏可可,出生于湖南湘潭,1992年大学毕业后孤身南下海南,辗转珠海、深圳、东莞等地,在杂志社、文化机构等单位从事文字工作。

  她自1993年来到东莞,先后出版了小说集《谁知我心》、《南漂女》,诗集《梅雨笺》,长篇小说《飘来飘去》、《一个人的爱情》及《我的情人虎子》等7部作品。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何建文   

  夏可可是一名知名的作家,在东莞居住了21年。因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文风犀利,成为东莞文坛的“另类”代表。夏可可曾以张扬的“灵魂写作”出名,其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商养文的做法一度引起争议。

  近两年,夏可可在文学创作高峰期时,却执意地“卸下”文学而转型绘画,不到一年即举办画展。日前,夏可可创作的油画作品超过200幅,计划开展新一轮的展览。

  绘画对于夏可可而言,是转型谋生,更是情感抒发。

  她的作品已具有较高的水准,技法、色彩、构图都很不错的。画家是需要悟性的,夏可可具有很高的艺术领悟能力,当她由作家转型到画家,做到了无缝对接,文学的视野与思维将其绘画带到更高的层次。——资深画家罗先生如此评价夏可可的画作

  虽然做生意这么多年了,但是我并没有染上商人的气质,一直都是以真面目示人。我不是标准的商人,我更多的是个文人,所以创作与经商的矛盾在我身上并不存在。——夏可可说

  A

  在文学圈曾被视为“异类”

  外界对夏可可的认识,源自于她的文学创作。夏可可不止在东莞,在全国也是相当有名的。她当年是东莞最早的中国作协会员之一,作品颇丰,出版了十多本书籍,并且有很多在文学界看来近似“颠覆”的观点,她在文学圈子里甚至被视作“异类”。夏可可主张“用灵魂写作”,拒绝文字里虚假的声音,不怕自己的灵魂被暴露,真实地反映了原生态。

  2013年初,夏可可一反作家的身份,高调地举办个人画展。当时她学习绘画才只有一年,短时间里拿出这么多作品办展览,在业界引起了不少的震动。夏可可的绘画水平还是出乎众人意料,被多数人所认可。

  夏可可所展出的76幅油画,多为特写,给人震撼心灵的冲击效果。记者看到,《梦境》系列以抽象的线条、纷呈的色彩表达了一个奇异的梦境世界。夏可可说:“我的梦境并不抽象,我的梦境是彩色的,给人以希望。除了个别作品可能比较悲观,其他作品都是明快和积极的。我希望通过有冲击力的角度,深刻地传达真善美。”

  首展之后,夏可可继而在湖南湘潭白石纪念馆办展。夏可可透露,将推出一批新油画作品办展。

  为何在创作高峰期陡然转型学绘画?夏可可说:“我喜欢绘画的表达方式,可以用真实的笔墨,刻画人性本质,而且借力视觉冲击力,将情感表达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

  她同时坦露心声,写作很累,经常为了一个主题、一个结构或一个情景,耗费很多的精力。作品凝聚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带来多少的收益,也没改善生活的质量。即使一段时期成为了畅销书,更多的收益不属于自己的。我希望以另一种谋生手段,让自己过得更好。

  东莞文化学者林凯(化名)专程参观了夏可可的作品展。林凯说:“近两年,夏可可很执着,在基本功的学习上下了苦功,去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向教授学习,真真正正地学。夏可可对绘画充满信心,进步是很大的,不过绘画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尤其是技术层面要过硬,夏可可应该慢慢来,将基本功学扎实些。”

  林凯认为,夏可可有文学功底,对艺术的规律掌握得比较好,在绘画上有一定的优势,毕竟艺术是相通的。转型是作者的自由,绘画也有很多的挑战,成功率很低,赚钱也比较难。正如作家写文章很好,未必可以卖得很好。

  写作收入卑微迫使作家转型

  夏可可出生于湖南湘潭,1992年大学毕业后孤身南下海南,辗转珠海、深圳、东莞等地,在杂志社、文化机构等单位从事文字工作,虽然她每天不停地写作,但是常常过着透支稿费才能够维持生活的日子。

  曲折的生活经历给予了夏可可丰富的人生阅历,也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与生活的忐忑相比,夏可可在写作道路上还是比较顺畅的。她自1993年来到东莞,先后出版了小说集《谁知我心》、《南漂女》,诗集《梅雨笺》,长篇小说《飘来飘去》、《一个人的爱情》及《我的情人虎子》等7部作品,其中,《飘来飘去》、《一个人的爱情》等作品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部分作品多次出版发售。

  夏可可本应享受作品带来的丰厚收益,但事实上,囊中羞涩的收入还是让她感到无奈。夏可可透露:“即使你出版10本书,假使每本书每次出版1万册,每本书的版税也不过1万多元,10本书的版税也才十几万而已。”

  东莞市作家协会有关人士透露,现在体制改变了,再没有很多全职作家,就算现在有签约作家,这也是短期的,大多数作家还是有其他的工作,仅有极少数作家是依靠写作来获取生活来源的。作家的地位如何,是由作品的质量及影响力等决定的,而作家的生活条件并非纯粹依靠写作来决定的,更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工作决定的。现在自费出版书籍,一般要花3万元以上,书籍多是送人,假如想出版社找上门合作,得花上很多心思写出好作品来,但也未必赚到钱,这要看市场反响了。

  作家徐枫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平时写些散文、短篇小说、评论等投稿到报刊,经常获得一些稿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纯属是不定时的业余收入。徐枫将更多的期望寄予在出版书籍上,历经多年的默默耕耘,自我感觉不错的作品出炉了,可惜一番辗转没找到合作出版社。徐枫深知市场的规律,没有掏钱出版去冒风险,作品出版便搁置了。徐枫的案例正是很多作家同样遇到的困惑,写作不容易产生收益,反而将写作的能力发挥在别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迫于写作收益的困窘,夏可可开始创业,办了一间广告公司。当时,这一以商养文的做法,曾一度引来争议。然而,夏可可并没有掩饰商人的身份,也没有刻意展现写作的清高,而是大大方方地创作兼顾经商。“虽然做生意这么多年了,但是我并没有染上商人的气质,一直都是以真面目示人。我不是标准的商人,我更多的是个文人,所以创作与经商的矛盾在我身上并不存在。”夏可可说。

  夏可可经商并非一帆风顺,只是维持着日常的生活开支。看到繁荣的书画市场,夏可可深刻地感受到,写作创造不了殷实的物质生活,因此寄希望在绘画上。她说:“搞绘画艺术,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用周旋于人这个复杂的群体。如果画得很不错,有人喜欢你的画,那一张画,也许就是你出版10本书所带来的收益。”

  在油画展上,夏可可作品的价格由3万元至20万元不等。有市民在赞赏作品之余,也在掂量着标价是否偏高。在油画市场上,一些入行不久的画家多以低价试水,而夏可可却是颇为“另类”的作者。她虽然从事油画创作时间较短,然而作品价格却比较高,可以看出,她对自己作品的市场认可度还是充满信心的。

  C

  文学思维将其画作带到更高层次

  夏可可的转型,选择同样是与文化紧密关联的绘画。拥有写作一样的灵感,加上超越写作的激情,在不到一年时间,夏可可创作了76幅登大雅之堂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实力。

  夏可可对绘画的痴迷和创作水平让身边朋友颇为惊讶。其实,夏可可自小便展露出过人的学习天分:唐诗宋词、新诗、绘画、毛笔字样样都学,曾以高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由小学三年级跳级到初一。从初中时期,夏可可开始学习绘画,加入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这为她奠定了一定的绘画基础。

  几年前,在北京学习的夏可可看到了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画作,一下子被其画风震慑住了,激发了潜藏已久的绘画愿望。夏可可说:“绘画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几乎没有时隔多年的生疏与阻滞,反而可以更加自由奔放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扎进了对油画的疯狂迷恋之中,一提起画笔就放下一切,经常画到深夜甚至通宵。”

  在外界看来,夏可可的油画作品与其写作是融会贯通的,甚至沿用“用灵魂写作”的思维,不重在形式与手法,而是力求真实地刻画与表达。资深画家罗先生告诉记者,单从作品本身,作品已具有较高的水准,技法、色彩、构图都很不错的。画家是需要悟性的,夏可可作为出众的作家,具有很高的艺术领悟能力,当她由作家转型到画家,做到了无缝对接,将文学的视野与思维,将绘画带到更高的层次。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概论》主编夏昭炎也对夏可可的画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夏可可的画作与她的文学作品一样,表现的都是她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梦境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现在,夏可可去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陈子君教授是指导老师。陈子君这样评价夏可可:“她跟别人很不同,自信,思维活跃,不会跟着别人的思维走,而是有自己的见解,其从事文学创作的优势条件,将带来很大的提升空间。”

  陈子君认为,夏可可将绘画当作谋生手段,可以理解她的出发点。不过,从绘画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看,其实她并没有太大的目的性,也许是她真正去做一件事情时,放下了她最初的想法,卸下了思想包袱。依靠绘画来谋生的人为数不少,主要是迎合大众的口味,我觉得这种方式没什么意思,假如你在追求一种艺术,同时为你带来不错的收益,这样会更有意义的。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王文明教授认为,夏可可的画很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鲜亮。作为个人的情感上追求都很好,但是要作为谋生手段就不好说,因为艺术需要纯粹精神意境,不能说绘画用作谋生就要比其它行当容易些,当然夏可可是一个知名作家具备丰富的素养和生活的历练,都可以用在绘画上,但是绘画作为一个行当,仍然有它自身的规则,也需要个人长年的历练积累而成。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