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征集到日军炮艇(图)

2014年08月04日 08:0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8月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辆吊车在对炮艇进行吊装卸载。新华社发

  3日上午8时起,历经1个多小时吊装、6个多小时运输,重达32.8吨的侵华日军河用炮艇运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举行捐赠仪式。据悉,该炮艇不仅成为馆藏最大证物,也将是纪念馆新馆征集到的首件文物。

  今年7月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宣布,在江苏仪征发现了疑似侵华日军炮艇。该炮艇长17.4米,宽4.2米,高3.9米,重32.8吨,此前产权属于江苏苏港造船有限公司。后经中日双方专家认真、翔实的比对和考证,确认该炮艇虽因民用改装无法确定船只的具体型号,但从铆钉船体、船头方向舵和船尾转向舵的设计,以及螺旋桨设计等造船工艺,确定为日本战败前所造的军用炮艇。

  8月3日上午9时30分,在1个多小时的吊装后,重达32.8吨的炮艇正式从仪征启运,途经江北沿江公路、328国道、栖霞大道、扬子江大道等,于16时许安全抵达纪念馆。

  在随后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苏港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濮锦道说:“将该炮艇无偿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使其发挥印证历史、警示后人的教育作用,是为其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和落脚点。”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介绍,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长江沿线河网和洞庭湖水面等湖泊、河渠地带,配备了大量小型的河用小炮艇,也被称为“豆舰队”或迷你舰队,属日本海军的作战舰艇。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河用小炮艇曾随舰队,冲破江阴要塞的沉船阻敌封锁线,到达南京江面参与南京大屠杀。此后又在长江、太湖、洪泽湖等江河水网地带,对新四军和抗日军民进行长达几年时间的侵略和加害。

  朱成山说,由于体积最大、重量最重,该炮艇已经成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的最大证物。此前纪念馆最大、最重的文物是当年中国守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修建的地堡。该地堡为混凝土结构,高约3.6米,宽约2.6米,墙厚约0.5米,设有3个枪眼,重达32吨,它是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见证。

  朱成山透露,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在扩容,新馆预计将于明年9月前落成,届时该炮艇也将成为新馆收藏展出的首件文物。近期纪念馆将会同国家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和日本专家,研究如何恢复该炮艇的原貌。(记者 蒋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