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洛阳清代木质沉船"打包"搬迁 加固后有50吨重(图)

2014年08月04日 10:12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古沉船复原图

“洛阳一号”成功放置在“新家”回洛仓 记者段伟朵通讯员程召辉文李斐斐摄影

  阅读提示|古沉船加固后有50吨重,这么个大家伙需要两台70吨的吊车同时起吊,一台荷载70吨的板车负责把它运走,这个过程难度相当大,因为这吊装的不是普通集装箱,而是一艘体积巨大、已经部分糟朽的木质古船,这需要很专业的技术做保障,木质古船发掘后如何保护?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又该如何“打包”?记者现场采访专家和一线考古工作者,为您揭秘“洛阳一号”整体搬迁背后的故事。

  【保护】

  脱水加固防霉杀菌,全方位“呵护”古沉船

  历经数百年时光,被河水、霉菌侵蚀,“洛阳一号”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船体已非常“脆弱”,专家们是如何对古船进行保护的?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我国知名的船舶专家李国清介绍,要做好沉船的现场保护,应从影响沉船的外部环境和沉船的自身因素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对沉船所处环境的控制,如控温、控湿、避光等,营造出有利于沉船保护与原有埋藏环境相近的保存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保护手段如渗透加固、表面封护等提高沉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保存环境的变化对沉船造成的危害。因此,前期主要措施是搭建保护棚控制工地现场的环境,做好温湿度的记录,尽量采用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把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有大的波动,减少对沉船的损害。此外,对古沉船的保护要用科技,对沉船的木质材料进行脱水、脱盐处理、开裂、变形、防霉杀菌处理。“发掘期间我受邀到洛阳参观了考古发掘和保护现场,洛阳考古院借鉴了国内很多相关保护经验,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科学实施方案,‘洛阳一号’沉船经过脱水加固后,基本能够保持住发掘时的现状。”

  【揭秘】

  30余人忙碌近仨月,完成“打包”装箱

  在搬迁现场,记者见到的“洛阳一号”已经装箱完毕,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装箱,绝对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五六名考古人员,带领二三十名工人,完成装箱花了近3个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说,这是一只木质沉船,体型大,材质朽脆,如何将这样一件珍贵文物完好无损地从挖掘现场吊出,装车,运输至专用保护场地,考古院之前并没有相关经验,经过反复地论证,最终定出了搬迁方案。

  那么,“打包”和搬迁沉船的主要步骤具体是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古船搬迁现场负责人赵俊卷介绍:首先,为防止古沉船船体木质快速脱水,再进行化学保护,随后对古沉船进行除菌处理;其次,用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树脂、特种纤维材料对船体内外进行封护和加固,避免船体与包装加固材料直接接触;随后,按照船体外形轮廓,制做槽钢支架,在槽钢内侧与船体之间,使用2cm厚的木板进行防护贴合,再用特质的螺丝进行连接,根据船体总长度20.15m,整体采用20多个钢木构件对船体进行加固,矫形;最后,用木板依附于船体外形进行封护,在木板与船体之间用聚氨酯发泡剂进行填充,使船体与外包装保护材料形成一个整体。

  【幕后】

  手工制作沉船模型,多次模拟得出搬迁方案

  这样复杂的搬迁方案,是否有经验可循?这背后,考古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心血?

  “现场沙土地比较软,大型设备进入比较困难,大部分工作都得靠人工,而沉船木质非常的脆弱,部分构件破损,这给整体搬迁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古沉船的整体搬迁在洛阳尚属首次,在国内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也不多,为了想好这个方案,他使用鞋盒、吸管等废旧材料,手工制作了一个古沉船的模型,反复模拟实验,反复补充修改,方才拿出了最后的实施方案。

  赵俊卷说,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是汛期,他们必须赶在汛期到来前,将古沉船“搬走”。工期非常紧张,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最晚的时候甚至熬到凌晨。

  “因为距离洛河太近,我们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抽水,即便如此,还是抽不干净,大部分时间都是站在水里工作。”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田玉娥介绍说,因为距离河水很近,非常闷热、蚊虫也特别多,条件虽然很差,但“洛阳一号”安全顺利运达“新家”,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未来】

  回洛仓考古遗址公园将规划沉船保护展示馆

  安放在回洛仓后,“洛阳一号”古沉船后期如何保护展示?

  史家珍介绍说,关于后期保护展示,拟在回洛仓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中规划设计沉船保护展示场馆,规划沉船保护修复展厅、漕运史展厅和多功能报告厅三个功能区,使用了环境综合管理系统、药剂喷淋系统、3D弧面融合大屏展示等多项先进技术,集对沉船的后期保护、考古研究、展览和公众考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沉船搬迁至回洛仓保护遗址后的各项要求。

  史家珍介绍,以往地方性的考古所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对保护工作涉及较少,作为古都洛阳的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院一直在尝试探索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于近年发现的重要文物遗迹,文物部门都尝试着在现场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修建博物馆或展览馆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展示给大众,让老百姓更直观地感受古都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这些工作都在紧张的推进中。“同时,我们也非常注意在抢救性考古或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强调课题意识,就在此次沉船的发掘中,除了对沉船本体的发掘和保护外,我们还重点对汉魏以来的漕运水系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勘探,目前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我们已将洛阳一号古沉船的发掘、保护及汉唐漕运水系调查课题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并已得到了批准。”

  【意义】

  开创内河古沉船整体搬迁的先河

  “洛阳一号”整体搬迁,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国卫介绍说,这艘沉船从体量、保存完整程度以及船体某些特殊结构上在中国古代船只中实属特例,船体保存较完好,结构清晰,特点很多。从结构上看,为内陆漕运河道中的客货运输船,对了解和研究古代船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沉船正位于汉唐漕运故道上,对大运河洛阳段是一项有力的证明。

  “之前,我国内河发现不少沉船,但洛阳的做法开创了先河。”何国卫介绍说,之前发现沉船的地区主要有山东菏泽、天津、安徽柳孜、江苏扬州、浙江宁波、河南安阳、商丘等地,关于古沉船的保护也有一些做法,但大多是将古船拆解后再搬迁,这样一来,古船的完整性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破坏。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独立完成了洛阳一号沉船的保护加固包装和整体搬迁方案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