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朝皇帝欲将公主嫁清河崔氏遭拒 望族势力极大

2014年08月06日 16:00 来源:河南商报 参与互动(0)

  不少看过《西厢记》的人都有一个疑问:张生的父亲是尚书,崔莺莺的父亲是宰相,相差并不大,怎么就“门不当户不对”了?其实,当时的“门当户对”并不是看官职高低,而是看姓氏郡望。

  当时的郡望,作为贵族血统的一种标志,与一个人的政治生活、社会交往、婚丧嫁娶等密切相关。也因此,不少人千方百计都想挤进等级较高的姓氏郡望中。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姓氏郡望

  郡望成了“贵族”的新标志

  在河南商报社举办的“我从哪里来”姓氏文化讲坛上,很多读者提到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郡望?对此,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做了详细解答。

  他说,所谓“郡望”,就是“郡中望族”。秦汉以后,用以辨贵贱的氏和姓合二为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家族逐渐兴盛,为了区别于其他家族,他们便把自己的居住地称为“郡望”。作为区分“贵贱”的新手段,郡望形成了新的姓氏文化,甚至发展到了“竞以姓望所出”的程度。

  魏晋以后,郡望成为贵族的身份标志。“永嘉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世族南迁。迁到新地方后,他们会为自己的家族做“宣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郡望来彰显自己的贵族身份。

  比如,陇西李氏是贵族,但他们搬到其他地方后,如果不说出自己的原籍郡望,人们就不知道他们的贵族身份。郡望与籍贯分离,也在这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攀附望族

  郡望造假,可能会被杀头

  作为贵贱的显著标志,郡望也一度成为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重要依据。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便依赖郡望选拔人才,家世出身几乎成为唯一标准。

  西晋时,当时社会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朝中最显赫的官位,都由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

  这个时期的某姓郡望,还只是属于少数大族所有,同姓的其他人是不能享用的。于是,有人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就有意攀附同姓望族,甚至假冒户籍。

  但在当时,冒称“郡望”非常危险。据南朝的《南齐书》记载,负责修撰谱牒的贾渊,就因参与这种事险被杀头。

  当时,有个叫王宝泰的人买通贾渊,想“蹭”江左第一大高门琅琊王氏族谱。最后,贾渊被人告发了,他的儿子向皇帝叩头流血乞求,他才逃过一死。

  北魏时期,官方出面为汉姓定谱籍,准备将四个望族列为“一等”。陇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赶到京城打点,但最终还是没能拼过崔、卢、郑、王四个世族。后来,自称“陇西李氏”的李渊建唐,“陇西李氏”才被列为“第一”。

  门当户对

  皇帝想与望族攀亲戚,也得靠边儿站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

  《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不被认可,很大程度上与郡望有关。崔莺莺的父亲是博陵崔氏,母亲是荥阳郑氏,都在“四大望族”之列,而张生的西洛张氏,却并非“海内望族”。崔老夫人之所以说“门不当户不对”,看的也是郡望。

  在唐代,七宗五姓(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势力极大,皇帝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无情地拒绝了。

  唐高宗时,出身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他的儿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处处碰壁,还受到了羞辱。李义府怀恨在心,便说服皇帝下诏禁止七大望族通婚。

  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礼仪式,只在天黑后用一顶花纱遮蔽的“檐子”(肩舆),把新娘抬到新郎家。中唐以后,“檐子”迎亲甚至成为有身份的标志,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纷纷效仿。在宋代,“檐子”送嫁逐渐公开,“檐子”也开始被刻意装饰,成为花轿的前身。

  郡望文化

  各姓的郡望,成为姓氏标志

  宋代以来,朝廷选官不再看被选者的出身,民间嫁娶也不再讲究门第,即所谓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分阀阅”,标榜郡望从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这之后的郡望,成了姓氏的一种标志。在此背景下,郡望成了同姓人群的共有标志。

  宋代流行一姓一望,而且所涉及郡望出现的时间也不在一个时期。所以,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这一时期所谓的郡望大都缺乏事实依据,多数属于假冒。

  时至今日,郡望已经变成了有关姓氏的代名词,而不再是贵族血统的标志了。但作为一种血统的延伸,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寻根念祖的传统思想意识,郡望仍然为很多人所重视。

  在台湾,几乎每个姓氏都保留着传统的姓氏郡望,每遇红白事,他们都会在门前悬挂标有郡望的灯笼,以示世人。

  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也大都把自己的郡望和姓氏、家谱一样视为命根子,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

  下期

  看点

  春秋时期,楚国灭了不少小国,赖国就是其中之一。楚军兵临城下,赖国君主干了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儿,保全了臣民,被后人传为佳话。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请继续关注《河南商报》大型系列报道《我从哪里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