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亦农:如果不去忠实记录,就对不起毛乌素沙漠

2014年08月14日 1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 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亦农:如果不去忠实记录,就对不起毛乌素沙漠

  中新社记者李爱平

  “如果我不去忠实记录,就觉得对不起毛乌素这片沙漠。”2天前依靠《毛乌素绿色传奇》摘取2014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的肖亦农,还没有来得及赶回内蒙古鄂尔多斯,就被中新社记者用电话“封堵”在归程的车上。

  车内的信号时好时坏,不得已他只能对记者们说,晚点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咱们聊。

  这位长相形似农民的作家,说起话来掷地有声,但谈及获奖感受时他却表现的很谦虚,“写了这么多年,得到承认,很高兴”。

  不过,他话锋一转说,“我只是写了我该写的毛乌素沙漠。我觉得这部书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在沙漠里治沙的英雄们。”

  肖亦农的这部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2012年首次出版,面世之后随即引来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当下报告文学不景气情况下的“力作”,有人说,最喜欢他笔下的治沙英雄宝日勒岱、殷玉珍、乌云斯庆、浪腾花、徐秀芳等治沙女英雄,更有专家认为,这部全景式地展示了披上绿装的毛乌素沙漠新风貌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生存与发展、地球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科学发展方向,引起人们绿色担当、居安思危的深度思考。

  面对如是赞誉,肖亦农坦言,这是一部带有生活体温、颇接地气的作品。亦因此,《毛乌素绿色传奇》于2013年没有例外的摘取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然而对于摘取鲁迅文学奖,事实上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更多专家们都没有想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肖亦农更多谈及的是从这部作品延伸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治理沙漠的重大成就之类的话题,因此他觉得这个奖应该颁给鄂尔多斯人民。

  14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时仍显低调的他操着河北方言不止一次的重复说,如果有什么要说的话,我笔下的那些治沙英雄才是主角。没有他们长久扎根茫茫的毛乌素沙漠进行的勤恳治理,就不会用这部作品的诞生。

  “说真心话,我在写作这部报告文学时,常常被他们的故事打动,写到激动时,会不由自主的潸然泪下。”肖亦农回忆说。

  肖亦农的挚友李悦是内蒙古知名评论家,对于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毛乌素绿色传奇》。他称,是一部好书,作者的文字朴实,有真情实感,对生态治理有独特的阐述。他认为,这部书也结束了内蒙古地区没有鲁迅文学奖的空白。

  今年60岁的肖亦农,是河北人,上世纪60年代末曾作为兵团战士来到内蒙古,此后长期在鄂尔多斯工作。作为一名作家,肖亦农曾在1987年《十月》杂志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红橄榄》一举成为当年国内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但自90年代之后纯文学在整个中国日渐边缘,因此在青年一代中知晓肖亦农的读者并不太多。

  对于这部《毛乌素绿色传奇》的创作过程,肖亦农称,为了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曾利用2009年至2011年三年时间深入采访,亲眼见证了毛乌素沙漠黄沙漫漫、草地消失的严峻现实。

  “如果我不去忠实记录,就觉得对不起这片沙漠。”肖亦农说,“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是最重要的,这样在创作中才能游刃有余。”

  “创作完这部长达2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之后,还会继续关注生态题材吗?”面对记者抛出的这个问题,肖亦农坚定的说,下一步会继续关注中国沙漠的科学治理,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题材会永远关注下去。(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