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代皇家庙宇紫竹禅院首露真容:400岁 近万平米

2014年08月18日 07:4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讯(记者 袁京)上周末,位于紫竹院公园内的近万平方米行宫建筑群完成修缮复建,正式向游客开放,历经400余年风雨的明代皇家庙宇——紫竹禅院,首次露出真容。

  此次复建工程于2010年开始动工,修复修缮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修复修缮后的行宫建筑群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部,面积达近万平方米,分为行宫及禅院两部分。相传为乾隆御笔的“福荫紫竹院”匾额悬挂在行宫院正中。建筑群虽被统称为“福荫紫竹院”,但其实先有禅院,后有行宫。

  建筑群东侧即“紫竹禅院”,为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当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也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庙宇作为万寿寺的下院,当时庙内供奉观世音菩萨。

  此次,紫竹院公园经过多方史料搜集,融合佛教殿堂、造像仪轨以及北京皇家寺院园林特点进行重建恢复。修复后的禅院小巧精致,整体布局为二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山门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弥陀殿、观音殿7个殿堂,共供奉佛像、罗汉像等49尊。

  清代行宫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用来承办帝后水路出游换船事宜。修缮后的行宫面积不算大,为两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报恩楼、前殿、东西妃子房、游廊等,仿照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致爽楼”形制而建。相传当年慈禧皇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报恩楼又俗称“慈禧梳妆楼”。

  目前行宫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被青松翠柏环绕,假山怪石、花坛盆景、成片翠竹,点缀其间。影壁下方的路牙也雕刻成云水纹,寓意和谐吉祥,生生不息。

  行宫呈东西对称格局。中轴线的最南端为大门,中部为前殿,北端为报恩楼,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各建有两间妃子房。一字形砖砌影壁则为添建。

  “重建后的行宫院落与史料中清代样式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民国时期拆改痕迹很大,因此此次只是遵循现存建筑的民国风貌并以此为准进行修缮恢复。”紫竹院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周六,行宫建筑群正式向市民开放。昔日皇家别院今后主要承载文化展示作用,分设紫竹院藏画、文玩杂项、玉石珍珠、当代书画、珍瓷刺绣、清代家具历史图片、玉雕彩绘版画等七个专题展厅,将展示全国各地征集藏品约700余件。

  文化展定期更换展品,票价10元,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享受半价或免票参观。

  新闻链接

  前世今生

  先有禅院后有行宫

  明清时期,为显示帝王的好生之德与慈悲之心,历代帝后在御用河道——长河沿岸修建多处庙宇道观,星罗棋布的宗教建筑如同被长河穿起的颗颗珍珠,而“紫竹禅院”(福荫紫竹院禅院)就是其中一颗。

  禅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当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也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庙宇作为万寿寺的下院,当时庙内供奉观世音菩萨。由于这一带遍植铁杆荻,而这种植物在秋末冬初经霜后会呈现紫黑色,宛如紫竹林,因此命名为“紫竹禅院”。

  清代,北京西北郊陆续建立许多皇家园林,帝后由水路出游的次数逐渐增多,由于紫竹禅院西靠广源闸,北临南长河,南面的大湖又正是古高粱河的发源地,优越的水系状况恰好是藏舟设坞,转闸换船的理想场所,因此乾隆十六年时(1751)在禅院旁添建了行宫,用来承办帝后换船的相关事宜。

  清乾隆年间,皇家在禅院的西侧新建了行宫。当时的行宫比现存的面积要大,包括有三处湖泡,75间房屋,6座亭,37间游廊,4座平桥,两座码头和一座船坞。紫竹院从单一的寺院功能转变成为皇室提供换船、休息、娱乐、礼佛等多种功能。

  1900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福荫紫竹院命途多舛。行宫中的百余间房屋曾惨遭八国联军的洗劫,再加上清廷的衰败和日军的侵占,北平解放时,建筑群仅剩下报恩楼、前殿、山门区和东西跨院的部分房屋。

  此后,遗留下来的建筑也因种种原因一直出租,作为军队用房,还曾被总参三部幼儿园所用。1982年,在市园林局、紫竹院公园和多方共同努力下,福荫紫竹院才被收回。2009年,在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支持下,福荫紫竹院才得以修复、复建,2012年主体建筑竣工。

  禅院复建

  依游客游览习惯部分改建

  据紫竹院公园负责人介绍,福荫紫竹院复建,既有按遗址发掘情况和相关文献资料重新修缮或复建的,也有根据游客游览情况拆改建的。

  例如行宫院落两侧各有18间折角游廊,是依照地基遗址重新复建的。据介绍,史料记载,当年游廊的一侧为墙面,体现了皇家的私密性。但此次修缮时将游廊改为双侧通透式,一是为拓宽视野,增强空间感,二是便于今后疏导游客,避免人流拥挤。

  前殿是北平解放时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也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相传为清代皇帝的办公场所。屋顶为歇山顶,采用苏轼彩绘中的最高级别“金琢墨枋心式苏画”进行装饰。正中央的彩画为福山寿海,寓意多福多寿。1952年至1983年,这里一直作为总参三部幼儿园的儿童活动室,当时四面均为玻璃门窗。1983年底的修缮工程中,将坎墙及门窗向里推进一间,改成外廊子并添加坐凳,形成现在的形制。

  清乾隆年间,行宫中曾建有二宫门,当时宫门的东西两侧均为墙面,且一直延伸到院落外墙,宫门是惟一能穿行的出入口。北平解放时,二宫门的主体建筑均被破坏,仅剩下地基部分。此次复建,按相关文献资料重新修建二宫门,但并未恢复两侧墙壁,而是形成开放式的二进院落,也是为了便于游客参观。

  穿过二宫门,即可看到报恩楼。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各九开间,规制虽不是很高,但青瓦覆顶、雕梁画栋,彰显皇家气派。一层正中悬挂匾额,“报恩楼”三字为乾隆御笔,寓意为报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荫。相传当年慈禧皇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现楼内仍保存有慈禧曾使用过的穿衣镜。

  此外,行宫建筑群中的两株银杏古树均种植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西边一株生长健壮,东边一株的主干曾遭雷击受损,但却促进了蘖枝生长,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效果,还蕴含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公园自1982年起对两株古银杏进行重点养护,其生长势头也在逐年提升。

  日后用途

  皇家别院开新展

  报恩楼将举行清代皇室展,包括末代皇帝溥仪的一些从未向外公布过的影像资料,慈禧用过的穿衣镜、康德诏书,溥仪和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二人的亲笔手稿原件,展品珍贵。

  紫竹院公园1953年建园以来,众多文人曾在此泼墨挥毫。公园将精选出以书画为主的33幅作品对外展出,包括齐白石的《虾》、《荷花》与《双寿》,郭沫若的《且喜洋洋》题诗,李铎的《万千霜菊 艳绝金秋》、《篱菊惟金》,李苦禅的《紫竹艺苑》、《卧虎云龙》,娄师白的《竹》以及邵忠田的《八十七神仙卷》玉雕彩绘版画,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