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微信爆发式传播:用户水平不一 大号推波助澜

2014年08月28日 10:2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微信好友又掀起了一股换头像的风潮。这次的主角不是脸萌,而是让微信头像加一个新消息标志的恶作剧。不过这次流行起来的让朋友误以为有新消息的误导性头像,在恶搞朋友和刷得自身存在感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脑残”好友的抵制。

  此次恶作剧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换一个头像上加了一个一条消息未读的标示,让好友误以为是有一条新消息,从而忍不住去点,最后恶搞成功。这样一个恶作剧式的换头像行为,竟然在朋友当中盛行开来,不禁联想到前几天,微信上还出现过一个让圈内人匪夷所思的“恶性传播”事件,就是通过群发测试好友是否还在。当然,以上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为什么微信上一些心灵鸡汤、群发测试好友以及这次换恶搞头像的行为能够一次又一次得到爆发式传播。我觉得这次微信换头像之所以能够火爆,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

  1.微信用户超6亿,“脑残”自然不可避免:微信有超过6亿的用户,这其中既有“70后”、“80后”这些当前社会的中流砥柱,又有“90后”和“00后”这些正日渐成为社交软件上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甚至还有“50后”、“60后”这样的大爷大妈等,这就是使得微信用户良莠不齐。在这样混合各种年龄和身份的用户群体当中,除了一些“精英人群”之外,必然会有很多的对文章或事件好坏没有真实辨别能力的用户,也就是被大家嗤之以鼻的“脑残用户”,这些用户不会把社交工具当中是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娱乐为主。因此,当他们看到这样一个恶搞传播行为时,更愿意参与传播而非理性抵制。

  2.微信是高频应用,用户集体患上“强迫症”:目前,微信绝对是人们在移动端上最高频使用的社交应用,几乎每个用户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收发消息、刷朋友圈等。所以,当看到对方的头像有一个消息未读时,就会下意识地去打开看看。

  事实上,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只要手机在旁边,很多人都是每隔几分钟就想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消息进来。而患上这个“微信强迫症”的人绝不是少数,而这也是那些用伪装有新消息的微信头像能够恶搞成功的原因。

  3.微信公众草根大号的推波助澜:在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大号的作用绝对不可轻视。因为工作原因,我关注了众多的草根大号,当我注意到我的朋友当中有人换了这个恶作剧头像之后,同时还看到有不少大号在推送这些恶作剧头像的合集文章,而我今天打开看文章的阅读数,已经超过了微信公众号的最多显示次数10万次,可想而知这个传播量是多么的惊人。

  这也难怪,这样的热点传播事件是草根大号的运营者们求之不得的,只有这样的病毒营销类的文章才能达到数以百万计的阅读、转发和分享。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无疑有益于粉丝的新增和活跃。

  最后总结一下,微信上“换强迫症头像”这样的恶作剧等能够有传播基础,主要是因为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能够支撑起信息的高频传播;其次就是微信是高频活跃的应用,用户愿意花费时间在上面做互动和尝试;最后草根大号的推波助澜自然也不能忽视。而回想起之前脸萌的火爆,似乎跟这个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文作者:李东楼;摘编自微信公众号: 钛媒体)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