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僧印度“母校”八百年后复课 首期只招15名学生

2014年09月03日 10: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大约1400年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唐僧)“西天取经”时曾在印度那烂陀寺攻读佛学。

  9月1日,在遭突厥大军破坏荒废800多年后,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重新开学,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所古老学府深造。因重建校园工程明年才动工,复课初期仅两个学院、11名教师。

  中国对那烂陀大学复课予以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100万美元。(阿南)

  首期只招15名学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9月1日开学的是那烂陀大学的两个学院,分别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学院和历史研究学院。包括5名女生在内的15名学生和11名教师,成为该大学时隔逾800年后重新开张的首批新生。

  据报道,总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大约1000人报考了那烂陀大学,经过重重考试筛选,最终有15人脱颖而出。这其中,包括一名来自不丹的专门请假前来进修的大学院长,还有一名来自日本的佛学研究生。在11名教师当中,有两名分别来自美国和新加坡。自开学日起一连3天,校方安排新生进行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们认识环境。在此期间,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校长阿马蒂亚·森会给师生讲话。

  因建校工程尚未开工,目前暂借省府所属王舍城会议中心运作,公营塔哈加特旅馆40个房间权充宿舍。按照计划,校方1个月后会将教室从王舍城会议中心迁移到王舍城巴士站附近的1栋临时建筑内。

  唐僧曾在此求学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在公元5至12世纪曾是佛学圣地。

  “那烂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莲花给予者”,而“莲花”在古代印度象征“知识”,所以,“那烂陀”有“知识给予者”的含义。当年的那烂陀寺主要传授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知识。

  在鼎盛时期,曾有藏书900万卷,僧侣学子上万人,教师2000人。曾在那烂陀寺求学的多为亚洲学生,中国唐朝的“留学生”玄奘历尽艰辛到“西天”取经,就是到那烂陀寺留学。1193年,突厥入侵印度,那烂陀寺毁于一旦,而当时牛津大学才刚刚步入国际舞台。

  那烂陀与中华文明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德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正是参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于上世纪发掘出那烂陀遗址。在印度国家博物馆和那烂陀寺佛学院里,至今依然保存着玄奘用过的物品。在印度的教科书里,也能找到玄奘克服艰险、西行求学的动人故事,重建那烂陀无疑将再次促进中印间的文化交流。

  中国捐资支持

  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已有重建那烂陀国际大学的计划。2006年,该计划得到印度高层的重视,中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18个亚太国家也支持复校计划。当时的印度总统卡拉姆设立国际指导小组。

  根据印度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那烂陀大学重建计划报告,该校第一期5年计划将成立7所学院,有学生4000多人、教师400多人,所有师生都住校。在全部10年计划完成后,教师人数可望增至近600人,校长将由国际知名学者出任。从明年2月开始,那烂陀大学将在那烂陀寺遗址12公里外重建。校园将采用太阳能,中央为一大型人工湖,一座巨大圆顶图书馆将坐落湖畔,整体设计符合古代佛学建筑理念。在校舍于2020年建成前,将于临时校舍上课。

  重建计划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大学,并另用5亿美元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中国政府也在2010年12月16日和2011年11月15日分别向那烂陀大学捐赠了100万美元,以支持中印文化交流。

  或将“扭转乾坤”

  尽管复校初期仅两个学院,副校长戈巴·萨巴瓦尔受访时难掩兴奋说“美梦成真”。她表示,“11名教师有7人已报到,我们希望1年内再增设语言和文学、经济与管理、公共卫生等学院”。萨巴瓦尔说,校方与包括耶鲁大学在内多所外国大学合作,盼融合那烂陀遗风和当代元素,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印度人口接近12亿,却仅有350所大学。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认为,在未来10年需新建1500所大学。面对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富裕印度家庭都选择送子女赴欧美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之后往往又选择在国外定居和发展。

  重建那烂陀也展示了印度力争提升本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决心,也展示出了印度重振其文化大国的雄心与增强软实力的长远眼光。

  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支持者们认为,那烂陀大学将“扭转乾坤”,终有一天,外国学生将竞相来印度留学。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