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相声像针 要看拿针的人是黄道婆还是容嬷嬷

2014年09月04日 09:0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今天很多观众觉得相声不好看,将原因归于讽刺性的匮乏,殊不知其根源在于演员基本功的缺陷和舞台表现的不足。

  借马三立先生诞辰100周年,“相声的本质”讨论再起。郭宝昌是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又和曲艺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意见于人们对相声的认识有重要影响,惟其如此,笔者更觉得对“相声的本质是讽刺”有两句话不吐不快:在我看来,相声可以有讽刺的功能,但讽刺不是相声的本质。

  相声,是由训练方法、表演程式和经典作品组成的表演门类。讽刺也好,歌颂也罢,都是作品实现的社会功能,不能用功能替代本质。以马三立先生作品为例,其中既有《买猴》、《查卫生》和《似曾相识的人》这些带有明显讽刺指向和风格的作品,《逗你玩儿》、《西江月》之类谈不上讽刺性的作品也不鲜见;而放眼传统相声,大量从艺术门类初创期就开始口传心授的老活都没有明显的讽刺性,比如学唱戏曲的“腿子活”和表现相声独特台词技巧的“贯口”活等。由此可见,不能因为部分相声有讽刺功能就以偏概全,把相声想小了。

  墨子曾经提到过一种常见的思考谬误,叫做“木与夜孰长,智与粟孰多”,即错误类比。不恰当地以功能为本质,下一步就将走向这种荒诞的比较和归因。今天很多观众觉得相声不好看,将原因归于讽刺性的匮乏,殊不知其根源在于演员基本功的缺陷和舞台表现的不足。“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在与座谈同时举办的纪念演出上,马志明和黄族民这对黄金搭档精彩地演绎了传统相声《大保镖》,试问和少马爷相比,有多少演员的《大保镖》敢称“合格”?那样的演员会正确地运用相声的形式去讽刺吗?即便他讽刺了,您也乐了,那也是讽刺这种功能的效果,您欣赏讽刺类的小品、听脱口秀,都能获得一样的笑声,与相声又有何干呢?

  相声好比一根针,扎人和缝扣子都谈不上是它的本质,要看拿针的人是黄道婆还是容嬷嬷。要是哪天针不好用了,大概也是因为针钝或手笨,而不是有规定说只许缝扣子了。

  □靳海舟(娱评人)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