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6岁南侨机工忆回国抗战:在滇缅公路抢运军需物资

2014年09月10日 07: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9月2日,云南昆明。在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活动现场,定居昆明的罗开瑚老人又见到了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南侨机工“战友”——专程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赶来的李亚留,从国内其他地方赶来的苏荣稳、蒋印生、翁家贵、吴惠民。如今皆已近百岁高龄的老人们历经沧桑,谈起当年在“死亡公路”奋战的过往,仍然是那句话:回国抗战,无怨无悔。

  罗开瑚是海南文昌重兴镇人,自幼家境贫寒。16岁那年,他踏上闯南洋谋生之路,在马来西亚太平埠辛苦工作几年后,过上了小康生活。命运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发生了大逆转。当时,南洋华侨为抗战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汽车、药品等物资;政府也从西方购买了大量汽车、石油、军火等,却缺乏熟练的司机和技工从事运输。从1939年2月起,南侨总会代为招募司机和修理工,大批华侨青年放弃了安逸的生活,纷纷报名参加,最终有3193人入选,先后分9批回国参加抗战,罗开瑚就是其中之一。

  罗开瑚参加的是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后,先在昆明接受短期训练,随后被编入华侨先锋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任班长,奉命担负从缅甸腊戍到中国畹町地段运输军需物资任务。“当时路况很差,都是泥土路,旁边就是万丈深渊,每小时只能跑10至20公里。运输的物资有汽油、军火等。敌人的飞机还隔三岔五来轰炸,一旦炸中汽车,汽油着火、军火爆炸,九死一生。”

  滇缅公路上还有一个“杀手”——疟疾,发病不分时间和地点,有时候开着车就突然犯病了,机工们就把车停在路边,吃点药盖上被子捂着,挺过一个小时又继续开车上路。当时很多机工患上了恶性疟疾,由于缺医少药,很多人没有挺过来。“很多机工就葬身在滇缅公路上,我也与疟疾斗争了半年身体才渐渐好转的。”罗开瑚回忆。

  那一段与死亡同行的日子,最惊险的一刻是经历惠通桥被炸。1942年5月,畹町沦陷,日军快速向芒市、遮放、龙陵等地推进。为阻断日军推进,中国守桥工兵已在桥头埋好炸药准备随时炸毁惠通桥。5月5日那天,罗开瑚得知要炸桥的消息,一路急行,不敢离车半步,即使遇到堵车也不下车休息。“我刚过惠通桥没多久,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惠通桥消失在浓烟之中,车辆、人流纷纷落入水中,很多人被激烈的水柱压翻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为了不让物资落入日军之手,没能过桥的南侨机工点燃了汽油,烧毁汽车。”

  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及大量物资,其中大部分是由南侨机工运送的,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搭建了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任凭岁月流逝,赤子之心依旧。惠通桥被炸后,滇缅公路中断了。南侨机工一度流离失所,生活无着,罗开瑚也过了一段漂泊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罗开瑚被安排在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工作尽职尽责,直到退休。抚今忆昔,96岁的罗开瑚老人说:“当年一起从马来西亚回国抗战的30多名海南同乡,就剩我一人。我是幸运的,看到了新中国,晚年也很幸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