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彩调面临凋零 老人坚守期盼复兴

2014年09月10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柳州9月10日电 题:广西彩调面临凋零 老人坚守期盼复兴

  作者 朱柳融

  近年来,中国北方乡土剧“二人转”,通过“小品王”赵本山导演的喜剧《乡村爱情故事》,从农村进入城市并蜚声海内外。同其齐名的南方“二人传”——广西彩调剧,自电影《刘三姐》之后,就再也没有新作出现,陷入了传承危机。

  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的彩调剧,在广西城乡流传已250多年,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著名演员傅锦华主演的彩调剧《刘三姐》曾轰动一时,并在海内外巡回演出1000多场,在东南亚更是火爆异常。如今,随着傅锦华等老一辈彩调剧演员的去世,彩调剧传承出现“荒漠化”。

  在广西柳州市岩村路东二巷一栋老旧的民宅里,每周末都会传出悠长的“哪嗬嗨”和“哟依哟”,《王三打鸟》等经典彩调剧目轮番上演,但演员却是30名平均年龄超过七旬的老人,自1982年起的每个周末,他们自导自演、自掏饭钱免费为观众表演,至今已三十二载。

  78岁的张凤英老人,面庞涂着厚厚的脂粉,粗黑的眼线勾勒着眼角,但皱纹仍似老树根的脉络一般清晰。脸上同样爬满皱纹的还有现场60多名观众。

  “我父亲曾是民间彩调团的导演,16岁我就跟着父亲一起走村串寨表演。”临近中午,张凤英拿出自带的盒饭,一边吃一边回忆和父亲表演彩调的日子。“当时农村的婚丧嫁娶,都少不了彩调。”

  据广西彩调团统计,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广西共有2000多个业余彩调剧团遍布城乡,每周上演几十场彩调剧。但近年来民间彩调团迅速萎缩,官方彩调团也仅剩下3个,广西彩调艺术步履愈艰。

  “30多年来,剧团没能招收到年轻的学员,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如今,观众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慢慢变少。”谈起这些年表演的经历,73岁的文苑桂彩剧团团长韦雪英无奈地说,表演所需要的服装、道具、化妆品都是演员自费,午饭都是自带,收取3元人民币的费用仅为支付场地费。

  作为柳州市唯一的官方彩调剧团,柳州彩调团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彩调表演自2000年起大幅减少,仅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才会排练。为了传承彩调剧,当地2010年开办“周末邀您看大戏”,免费向市民表演彩调剧等戏剧,但如今也难以为继。

  “表演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因收入低都转去表演现代歌舞,剧团人员已青黄不接,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完整的大型彩调剧表演。”柳州市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彭荣青表示了忧虑。

  近年来,广西官方致力于让彩调剧重新焕发生机。不仅对优秀彩调表演技艺进行抢拍、抢录,通过互联网传播,并在音乐、服装、灯光、舞台等方面进行创新。2013年重新打造的新版《刘三姐》彩调剧又回到观众的视野,不仅在中国各大城市巡演,亦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彩调剧想如二人转那样火爆,要找到吸引年轻观众的卖点,创新才是传承的救命良方。”广西柳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罗云贵说。

  9月9日,马来西亚侨商、郑水兴国际投资联盟董事长郑水兴与广西桂林市美丽之星传媒公司签署协议,负责电影《刘三姐之天音传奇》在马来西亚的发行。《刘三姐之天音传奇》是延续1960年版《刘三姐》的一部续集电影,在相隔50年后将经典延续,影片将邀请明星演员加盟,并融入更多现代元素、观念。(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