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邓世昌后人:抗战全面爆发后有6人投笔从戎(图)

2014年09月11日 14:30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甲午名将后人访

  甲午将士

  邓世昌(1849~1894)

  1849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8岁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后担任清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甲午战绩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连连击中日舰。后“致远”受重创,炮弹亦打光了,邓世昌便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冲过去,欲与敌舰同归于尽。可惜,“致远”不幸被一发炮弹击中沉没,舰上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海后,拒绝施救,自沉大海,享年45岁。

  家族影响

  在邓世昌 “做人要正直,要爱国为民”的遗训下,邓氏后人多投笔从戎,保卫国家。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皆能看到邓氏后人的身影。另外受邓世昌影响,邓家人普遍英文都比较好。

  世人评价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清光绪帝

  “城上神威炮万斤,枉兹倭寇挫吾军。自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

  ——邓世昌生前好友王锡鎏

  在“中国近代海军后裔联谊会”的微信群里,叶伟力被戏称为“叶军门”(“军门”在清代官同提督),以彰显其在群内的重要地位。采访他时恰逢军事博物馆举办中国近代战争史展,叶伟力特意走到邓世昌挂像前合了一张影——仔细对比,国字脸、宽额头、高鼻梁,他的眉眼确实和120年前那位“致远”舰管带有几分相似——作为邓世昌后人,叶伟力从小就怀着参军报国的梦想。如今他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影视作品宣传甲午战争上来,“我要用我的后半生来宣传和纪念甲午战争。 ”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胡慧雯

  【甲午名将篇】

  邓世昌

  写下黄海大战最悲壮一幕

  邓世昌祖籍广东。少年时就展露出沉毅、执著的一面:无论读书、做事都专心致志。

  名声在外 被李鸿章心腹“挖走”

  18岁那年,邓世昌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求学期间,因优异的表现,深得学堂创始人沈葆祯的器重,被沈赞为“最伶俐的青年”之一。

  1880年,为兴办北洋水师,李鸿章派心腹马建忠到福建招徕人才。马建忠到福建后,听到各方都对邓世昌赞赏有加,于是亲自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炮船察看。结果发现这艘兵船管理得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于是马建忠向李鸿章大力推荐“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爱才之人,亲自下令将邓世昌“挖”过来。

  在北洋水师中,邓世昌虽然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但他对“西学”了解得很透彻。当时同僚都赞他“使船如使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而他所管理的“致远”舰也是北洋水师中最干净整洁、保养最好、训练最精锐的军舰。

  一心治军 多年海军生涯只回乡3次

  据邓世昌外孙叶裕芳及外孙女叶素兰早年回忆,邓世昌不善仕途交际,对官场逢迎也很厌恶。当时同僚方伯谦等在沿海各港口购地盖房,娶妻纳妾。而邓世昌却始终不带家眷,坚持在军舰上居住,一心治军。

  在邓世昌20多年的海军服役生涯中,仅回乡探亲三次,最长的一次也只不过在家住了7天。中法战争时期,邓世昌的父亲去世,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邓世昌强压悲痛没有归乡,只是默默地在住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等他再次回家已是5年之后。据邓氏后人回忆,当年邓世昌“一进家门,就跪倒在地,大哭不止,悲恸过度,以致昏了过去”。

  事实上,这也是邓世昌最后一次回乡。打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

  喋血黄海 撞敌舰未成,自沉波涛之中

  时间停滞在1894年9月17日:那一天是邓世昌45岁人生的最后一天;也正是在那一天,甲午战争中最惊心动魄的黄海海战爆发了。

  战争进行到下午3时许,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忽中一炮燃起大火,日军敌舰迅速扑来,要打沉“定远”。一旦“定远”沉没,北洋舰队可能全军被歼。千钧一发之际,作为“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为了保护“定远”和“镇远”,决定以“己身”挡住日军锋刃,引敌方炮火全部倾泻在“致远”上。

  “致远”受重创后,邓世昌检阅全舰200多名官兵,准备与日“吉野”舰同归于尽。“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冒着密集的弹雨,邓世昌屹立在飞桥甲板上,大声激励将士们。随后他亲自掌舵向“吉野”冲去——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壮烈的一幕。

  就在即将逼近敌舰时,伴随着轰然巨响,“致远”舰舰体中部发生爆炸并开始下沉。不到10分钟,这艘英勇的战舰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致远”沉没后,邓世昌落入海中,其爱犬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但邓世昌按犬首入水,共没于波涛之中——“致远”舰252人,除7名水兵获救外,其余皆长眠于黄海之底。

  身无余财

  光绪帝十万白银抚恤邓家

  据叶裕芳及叶素兰回忆,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就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家人当时完全没有觉察到。外祖父走的那天,话说得特别多,想的事也特别多。再三叮嘱要教育好孩子,照顾好孩子。但说话很坦然,没有流露出伤感。后来,他在大东沟英勇阵亡的消息传来后,外祖母才恍然大悟。 ”

  邓世昌的女婿叶锦瑛在参加邓世昌追悼会时写了一副挽联:“仰懿德于高山备至提携恩义独深知半子,吊忠魂于海岳出奇勋世芳名应有颂千秋。 ”

  邓世昌壮烈殉国的事迹震惊中外。更令人叹息的是,他牺牲后,“家无余财”。

  光绪帝为表抚恤,赐邓家白银十万两,并赐给邓母一块用三斤黄金制作的“教子有方”匾额。后来,邓母拿出六万两白银“改善生活”,用剩余四万两在邓家祠堂旧址修建“邓氏宗祠”以作纪念。

  1938年广州沦陷,不少祠堂被日寇侵占驻兵,邓氏宗祠却幸免于难。还有日兵私下潜入,脱帽行礼、鞠躬拜祭。“日本人说,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日军对他又敬又畏,所以不敢进驻其祖宅。 ”邓世昌玄外孙叶伟力说。

  【名将后人篇】

  长子长孙

  拒为清廷、汪伪政府做事

  邓世昌有一妻一妾,共育有三子五女。

  邓世昌殉国后,朝廷赐封邓家三代一品官。当时邓世昌的长子邓浩鸿承袭父职,供职于广东水师。后来,邓浩鸿看到朝廷昏庸无能,便拒不当官,自己开起了茶庄谋生。而邓世昌的三子(遗腹子)邓浩乾曾供职于国民政府海军部。

  “我们邓家是侵华日寇的世代死敌!”叶伟力说。当年,邓世昌的长孙、邓浩鸿之子邓小鹏曾在上海的“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职,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在上海虹口、闸北一带野蛮地狂轰滥炸,邓小鹏愤然辞职,以示抗议。同事们都劝他不要贸然行事以防不测,但他坚决表示,“我绝不吃‘三点水’(指汪精卫)的奴才饭! ”

  直到抗战胜利前,邓家都靠变卖祖上家产过活,日子十分困苦。在这期间,邓小鹏的母亲病死,子女也几次失学,但都没有使邓小鹏改变意志——宁可饿死、冻死也不出来为日伪做事。同时他还以民族英雄后裔的身份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还常常在工厂、学校、街头发表演说,怒呼“家仇国恨不共戴天”!

  另一方面,邓世昌远在广州的后代,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也有6人投笔从戎:有的考入黄埔军校,有的自学日语加入抗日谍报组。

  女儿一脉

  组建联谊会纪念甲午战争

  叶伟力其实有两个身份:他是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共同的后代。叶伟力的高祖父名叫叶富,是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 “当年,叶富和邓世昌同为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期的学生,都是来自广东,也是极好的朋友。 ”后来,两人成为亲家:邓世昌将次女邓秀婵许配给叶富之子叶锦瑛(又名叶说周)。

  曾外孙:将邓世昌遗物捐献给国家

  叶伟力的爷爷、邓世昌的外孙叶裕芳出生在上海——此时已是1901年,邓世昌殉国7年后。

  受家族影响,叶裕芳的英文非常好,还先后在天津和上海的洋行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

  早在1978年,叶裕芳接受山东威海市《威海志》编写组记者刘德煜采访时,提及了很多邓世昌在世时的场景。“外祖父每次回到家里,总是讲一些出海的见闻,让全家人知道一些新鲜事。外祖母曾在烟台住过一段时间。外祖父为了让妻小增长见识,曾带他们参观过张裕酿酒公司。所以,后来外祖母和母亲还经常念叨‘烟台葡萄酒就是好’。 ”

  上世纪80年代,叶裕芳去世。叶伟力回忆说,自己手里只有几张和爷爷的合影,对于他来说,这些照片意义非常重大。

  叶伟力的父亲、叶裕芳的长子叶兆麟由邓秀婵带大。邓家一脉传承,叶兆麟从小就在上海的洋学校读书,有很多国外同学。他还经常听英文广播,有很多英文书籍,穿西服,人也比较洋气。长大后,还在交通部干部学校远洋班教中国远洋总公司海员英语,像祖先一样从事和海有关的事业。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叶老定居在北京。

  1963年,叶兆麟看了《甲午风云》之后,受触动很大,把邓世昌的一些遗物,包括邓世昌夫人的原始照片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玄外孙:从小就知道祖先是英雄

  上世纪50年代,叶兆麟和妻子张相蕴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北京,两个儿子叶新力和叶伟力就出生在首都。

  1964年,叶伟力3岁那年,叶兆麟给他看了一本《甲午海战》小人书,还指着小人书上的一位将领说:“这是邓世昌,我们家祖先。 ”叶伟力回忆说,他从小就牢记,自己的先祖是个英雄。

  叶伟力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爱看电影《甲午风云》,因为里面宣传了邓世昌的英雄形象——从小时候起,叶伟力就为自己是叶富与邓世昌的后人而骄傲,更是对英雄有一种情缘,并有着很深的军人情怀。“1976年,我去报名参军,但因为种种所谓的历史问题未能报上。 ”提起这段,叶伟力有点遗憾。

  做影视:借歌曲抒发“甲午”情缘

  从1992年起,叶伟力开始搞影视并研究家族的事迹,“我得接过上一代人的接力棒,我的爷爷、我的父亲和我的表姑邓立英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参加了很多甲午战争的纪念活动,他们都是我的榜样。 ”如今,作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和视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叶伟力已经从事影视文化事业多年。而他搜集甲午战争资料已长达20多年。

  199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叶伟力策划并制作了52集电视专题片《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还为该片主题歌《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谱曲。那一年,这首歌曾作为“每周一歌”在北京电视台播放。“这首歌里有甲午战争的情缘,这里浓缩了我的情感,每次演唱我都很激动。 ”

  2007年,叶伟力开始筹划有关邓世昌的40集电视剧。“目前正在搜集大量资料,策划拍甲午战争纪录片,有可能再剪一部电影出来,目前都是想法,正一步一步在做。 ”

  建微信:

  聚拢甲午后裔成立联谊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伟力结识了昔日北洋水师平远舰管带李和的曾孙李默。先辈共同的经历,对家族过往历史的追溯,使得两人迅速热络起来。“我当时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应该将甲午的后裔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做点什么。 ”

  凑巧的是,2014年,恰逢甲午战争120周年祭,找叶伟力的记者也逐渐多了起来。人们都想从他口中听听,自甲午年伊始,邓氏家族所发生的种种。而叶伟力也从来访者口中得知,不少昔日邓世昌战友的后人,也谨记着先人的历史,甚至就和自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

  就这样,叶伟力逐渐结识了更多的甲午后裔:广乙舰管带林国祥的后人林其浩、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玄孙女刘琪、刘步蟾部下周维屏的孙女周良屏……“说起来也巧,当年马尾船政学堂的首批学员邓世昌、林国祥、李和三人都来自广东。而如今,他们的后辈居然都居住在北京,而且还有缘结识。 ”在北京采访时,叶伟力热情地给记者一一引荐其他几位甲午后裔。也正因如此,“将这些后裔聚拢,以各自家族的过往为基准,说说那些先辈、那段历史”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叶伟力很喜欢周良屏说过的一句话,“甲午战争将士的后裔就是活着的历史。 ”

  经和其他甲午后裔商定,“中国近代海军后裔联谊会”的微信群便应运而生了。“我们这个群,目前在做几件事:首先,是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和团结更多的甲午将士后人,并将各自家族先辈的事迹总结和传承好;另外,将保存下来的甲午遗物、文献资料以及口述历史资料,作为甲午战争史学家们研究甲午战争的参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史学家与民众交流的桥梁。 ”

  叶伟力说,自己要用后半生的时间来寻找甲午战争的将士后人,“宣传和纪念甲午战争,还历史以真相。 ”

  国字脸、宽额头,甚至是那纤细的眼角,叶伟力像极了邓世昌。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