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大量游客会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构成严重威胁

2014年09月12日 16:27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专家:大量游客会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构成严重威胁
    9月10日,中外嘉宾和游客进入正式启用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体验参观。新华社发

  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从9月11日起严格执行参观新模式,其中莫高窟每日游客量将控制在6000人次以内。

    千年瑰宝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增长,“中国式旅游”所带来的压力,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的最大挑战,敦煌也不例外。

  敦煌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莫高窟全年游客达8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2013年单日游客最高达到2.1万人次。

  专家发现,大量游客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参观,会使莫高窟洞窟内的温度、湿度迅速蹿升,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而起甲、酥碱、褪色、空鼓这些病害,对脆弱的石窟壁画和彩塑构成严重威胁。

  “一个洞窟跟一个洞窟不一样,这样精美的壁画,不能毁在我们手里,否则就成了历史罪人。”守护一辈子敦煌,今年76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把莫高窟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科学测算而不是拍脑袋

  如何在保证洞窟安全的情况下,拓展承载量空间,成了无法回避的选择。2002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联合开展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科研项目。

  三国专家对莫高窟492个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评估后发现,莫高窟窟内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上、病害较轻且适宜开放的只有112个。而这112个洞窟,在每平方米最多容纳2人、单个洞窟参观在5分钟的情况下,洞窟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壁画的风险影响才能控制在最低,游客才能获得最佳参观体验。

  这也就解答了很多游客的一个疑问,莫高窟有这么多洞窟,为什么每次能参观的不到10个,大多数锁起来不让人看。

  三国专家研究中还发现,当洞窟内的相对湿度超过62%时,就会引起莫高窟岩体中的可溶盐向壁画表面运移,从而引发壁画产生空鼓、酥碱和起甲等严重病害;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500ppm,会引起游客呼吸不畅,严重者甚至导致昏迷。

  根据现有开放洞窟数量、开放洞窟微环境变化分析等一系列综合研究,2013年,三国专家公布最终研究成果:莫高窟单日游客接待的最大容量为3000人次。

  单日最大容量3000人次,尽管有科学数据,但对于蜂拥而至的游客而言,显然不能满足。2014年新建成的以“数字敦煌”为核心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游客先在数字展示中心参观,然后再到实体洞窟参观,内容增加,路线延长,这样使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翻番增加到6000人次。量体开放符合文物保护新潮流

  今年8月1日,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启用,莫高窟单日游客接待最大容量6000人次也被同时公布。

  在此之前,按照程序,敦煌研究院向主管单位甘肃省文物局进行了报批,甘肃省文物局同意莫高窟执行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6000人次的上限。

  我国新修改的《旅游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对于莫高窟在全国大遗址中,率先开展游客承载量的科学研究,并公布执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给予了充分肯定。“延续了上千年的莫高窟,自身就有脆弱性,已经垂垂老矣,需要格外关爱。敦煌研究院确定了莫高窟最高承载量的标准,给全国文博单位树立了一个标杆。”新华社记者王艳明梁军姜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