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从海南视角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

2014年09月14日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海口9月14日电 (王辛莉邓奥赛)随着对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的探讨不断深入,海南作为“丝路”重要一站引人注目。从海南视角如何看“海丝”?它对今天的海南有何启示?近日,记者专访海南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海南大学副研究员张朔人先生。张教授勾勒出一幅历史纵横下“海丝”之于海南的沧桑变迁。他称,琼岛理应以史为鉴,有为当今。

  何谓海南视角的海上丝绸之路?

  张朔人教授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是以海上经济往来作为依托,涉及范围包括东海至朝鲜、日本,南海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经中国南海至海外的海上贸易线路。他强调,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海上丝绸之路作一界定,“海上丝绸之路不仅限于官方行为,民间行为交往也应属其中一部分”。

  张朔人研究发现,以海南为视角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放在官民互动的背景下来探讨,“就别有意味了”。以海南、南海为核心的“海丝”有两个重要时节点:一是明代及其以前,以官方背景的活动为主;二是晚清之后,官方淡出“海丝”民间异常活跃。他认为,官方行为的“海丝”体现了友好、经济式的外交战略,是一种中央政府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官方在南海与其它国家的海上往来几乎不复存在,但民间来往却很热络。此时,海南开始大量向东南亚诸国移民,民间交往成为“海丝”重要补充。

  三条“海丝”先后穿越琼岛

  张朔人称,围绕海南岛,从历史先后顺序来看,“海丝”有三条线路。

  最早出现的是西线。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开置珠崖、儋耳二郡,标志着海南岛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西线从广东徐闻、广西合浦以及今天越南中部日南设置的军事机构为起始点,穿过琼岛西部海域,到今日的印度南部的斯里兰卡。

  第二条航线是东线。出现在唐代中后期,以广州港为起点,或广东江门出发,经文昌的七洲列岛到东南亚方向。

  第三条航线也是最晚出现的则是南线,它主要是官方航线,无论其起点港在福建泉州、江苏经西沙群岛南下。据悉,从前些年被发现的宋代华光礁I号沉船,以及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路径,此时的“海丝”已然“抛弃”了海南本岛,多从海南岛南部水域穿越过海。

  明代朝贡贸易“一年一贡”给海南带来沉重的负担,正统二年(1437),琼州府知府陈莹向朝廷反映改为“三年一贡”。

  “海丝”给偏居一隅的蛮荒海岛带来巨大变化。张朔人说,朝贡贸易发达,使海南岛港口功能性分布明显,出现了毕谭港(现三亚港)、大蛋港(宁远河入海口东侧,今已废弃)、望楼港(今乐东黎族自治县乐罗镇)三大港口,其中毕谭港由明代时期的占城(今越南南部)使用,大蛋港是所有的民间船只使用,望楼港是南海藩属国官方使用。

  “海丝”对海南烙印深刻

  张朔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之于海南烙印深刻。

  首先,“海丝”的官民互动护卫了南海。在他看来,“海丝”官方往来消失后,海南岛民与东南亚诸国等民间来往持续,佐证该区域属于中国领地,人们在“海丝”的往来成为对国土最好的护卫。

  其次,“海丝”是重要的经济循环。“海丝”带来经济繁荣,促使更多琼岛百姓在海上讨生活。他谈到一位靠出海发迹的海南文昌船主黄学校。1920年时期,公螺螺壳是飞机涂料重要添加剂。黄学校通过组织海南渔民抓螺,将螺壳、螺肉销往新加坡“九八行”而发迹。

  其三,“海丝”是海南重要的人口流动往返线路图。张朔人分析,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使琼州成为十大开放埠之一,海南开始出现规模化海外移民。现今琼海、文昌成为著名侨乡。

  张朔人坦言,海南应以史为鉴,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在“海丝”发挥作用。他说,国家现在重启发展“海丝”,海南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抓住新时代的契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