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国文献自然老化严重 四川将启动保护计划

2014年09月19日 10:2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张杰)某个时代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不过,随着年深日久,不少纸质文献资料的保存状况堪忧,面临着急需被抢救的命运。9月18日上午,由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宣传推广—四川站”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图书馆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在讲座中谈到,民国文献保存现状堪忧,保护工作有紧迫性,“民国时期文献普遍出现了严重的自然老化现象,整体泛黄、脆化,一触即碎,有的甚至已经碎成一堆纸屑。”

  据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王嘉陵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民国时期文献有图书20万种左右,期刊约2.5万种,报纸近万种,“其中也有较为丰富的民国文献馆藏。四川很多图书馆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早期的图书馆必然都有民国文献入藏,并将之保存到现在。抗战时四川是大后方,藏书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又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入藏民国文献。据初步统计,在全省范围内,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总共大概有三四十万册的民国图书文献。”

  谈到即将启动的“四川省民国文献保护抢救计划”具体内容,王嘉陵说,“第一,在全省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内,编制一个联合目录,公开出版。建立其民国文献检索系统,让读者知道哪里有民国文献,怎样查阅到这些民国文献。第二,将文献制作成保存时间更长的缩微胶片进行复制,并逐步数字化,利于读者使用现代设施查阅得到。”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