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香兰晚年致力中日友好: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

2014年09月22日 11:3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据媒体报道,著名艺人李香兰于9月7日去世,终年94岁。李香兰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东亚的日籍歌手和电影明星,曾以一曲《夜来香》声名大噪,此间李香兰还出演了一些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影片。

  李香兰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过两位中国养父,曾长期生活在东北一带并以中国人自居;日本战败后,李香兰以汉奸罪被捕,后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而得以幸免;回国后,李香兰从最初的“文化汉奸”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日中不再战,我们同是黑发黑眼睛”的美好挚愿。

  中国人的女儿

  李香兰与中国结缘源于她的祖父山口博。

  日俄战争后,日本战胜了沙皇俄国,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从国内向旅顺和大连大批移民。山口博平素就酷爱汉学,仰慕中国文化,就借这个机会举家迁到了中国东北。当时中东铁路长春以南路段也划归日本管理,日本人将其改名为南满铁路,并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山口博的儿子山口文雄就在“满铁”属下抚顺煤矿做事,负责教授公司职员汉语和中国文化习俗,并兼任抚顺县政府顾问。

  1920年,山口文雄的女儿山口淑子出生。山口文雄有许多中国朋友,后来,淑子认父亲的好友、奉天银行总经理李际春为养父,她也由此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香兰”这个名字其实是山口文雄在中国最常用的笔名之一。小香兰的养父李际春是一名亲日派军阀,早年与山口文雄在北京相识。李际春和山口文雄当时都没有料到,他们这位漂亮女儿日后竟然成为中日交往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结识了著名亲日人物潘毓桂,李香兰又认其为义父,改名潘淑华。山口文雄精通汉语,他为女儿取这个名字可谓是用心良苦,暗喻李香兰生于中国。

  李香兰的义父潘毓桂是中国有名的汉奸,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30年代中期,29军军长宋哲元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时,潘任政务处处长和平津卫戍司令部高等顾问。“七七事变”期间,潘毓桂屡次向日本人出卖29军的作战计划,后公开投敌,任伪天津市市长。

  山口文雄望女成凤心切,将14岁的李香兰送到北平,以潘毓桂女儿的身份在翊教女子中学念书。1931年迁西单北堂子胡同。这所学校高、初中完备,培养了许多名人。《城南旧事》作者、著名作家林海音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

  在女中读书期间,李香兰一直住在潘家,逐步养成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譬如日本人教育孩子与人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但潘毓桂夫人告诉李香兰没有意义的冲人发笑,会被认为是谄媚低俗。后来李香兰回沈阳探望父母,母亲感叹孩子在大都市呆久了,变得傲慢无礼,岂不知这正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孩子身上的碰撞和冲突。

  在学校里,李香兰从不公开自己的身世,她说得一口标准京片子,同学都不知道她的日本身份,还以为她是地道的北平人。许多年后,李香兰在《我的前半生》中记下了她的北平印象——“我作为养女所寄宿的潘家私邸,位于西城区的辟才胡同,邻居是著名画家齐白石”;“我在西城辟才胡同的早晨,总要被北京的一景——鸽哨弄醒。每天早晨,当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色的时候,鸽子的大编队就一齐飞上天空”。

  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紧张,这让身份特殊的李香兰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1937年,李香兰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一个抗日集会,当谈及“假如日军侵入北平怎么办”时,同学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抗日决心,惟有李香兰不知该如何回答。同学们鼓励她说:“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你要怎么做!”李香兰脱口而出:“我要站在北平的城墙上。”一个是养育自己的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对十几岁的李香兰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后来她在回忆录中这样解释:“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李香兰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由此可略见一斑。

  明星生涯

  李香兰有一位俄罗斯知己柳芭,两人童年时便成为挚友,在柳芭帮助下,她拜一位白俄歌剧演员为师,学习花腔女高音。李香兰天生丽质,通晓中日两国语言,又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很快便被伪满的奉天广播电台发现,录为专职歌手。1937 年8月,由“满铁”公司投资的电影公司“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1938年,李香兰被“满映”招聘,随即出演了电影《蜜月快车》,这部影片奠定了李香兰“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地位,后来她又连续出演了《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和《白兰之歌》,很快便成为“满映”的当家花旦。

  当时“满映” 有意识地拍些风花雪月的娱乐电影,极力宣扬美化占领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以掩饰他们侵略行径。在这些影片中,李香兰无一例外地饰演了一些纯情中国女子,爱上了日本男人,表达“中日亲善”的主题,所有的故事也都如出一辙。为了迷惑观众,“满映”故意淡化李香兰的国籍,人们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许多人特别是一些新闻媒体甚至当面质问李香兰:“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什么参加拍摄侮蔑中国的电影呢?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李香兰很想向人们表白自己的身份,但又不能这样说,只好连连鞠躬道歉。对于这段经历,李香兰在自传中这样回忆:“当时我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只是按照大人们要求的去扮演交给我的角色。”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料到,在繁华和荣耀背后还会隐藏着黑暗与阴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李香兰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决定从“满映”辞职,去上海发展。对于这段往事,她晚年回忆说:“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沪上岁月

  李香兰到上海后事业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上海歌后”,与沪上当红歌星周旋、白光、张露、吴莺音等人齐名,那首著名的《夜来香》就是此间推出的。而当时上海文坛最耀眼的明星首推女作家张爱玲,上海《杂志》社趁机在咸阳路2号搞了一场纳凉晚会,“邀请东亚明星李香兰女士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举行座谈”。

  《杂志》社经常刊发张爱玲的作品,对这次李张会十分重视,特地邀请著名文人金雄白和《申报》社社长陈彬龢出席作陪。金雄白不知从哪儿打听到李香兰喜欢吃玉米,专门从自家园子里采了许多,李香兰喜出望外,称谢不已。

  聚会中众人纷纷把“第一流的女作家和第一流的女明星”往一起凑,说些张编戏、李主演的片子会是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最后李香兰还和张爱玲合影留念。照片上李香兰脸朝镜头,面带微笑,张爱玲则侧身坐在椅子上,双目低垂,神情落落寡合。多年以后,张爱玲将这张合影收进了她的《对照记》,她在照片下写道:“一九四三年(此处张爱玲记忆有误,具体时间应该是1945年7月21日)在园游会中遇见影星李香兰(原是日本人山口淑子),要合拍张照,我太高,并立会相映成趣,有人找了张椅子来让我坐下,只好委屈她侍立一旁。”

  这次聚会后不久日本就战败投降,李香兰被遣送回国,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后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结为夫妻,退出影坛。1960年代末,李香兰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再出江湖,采访了阿拉法特、曼德拉等政坛风云人物,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1974年,李香兰获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邀请,接受自民党提名,参加第10届参议院选举并当选议员,正式进入了政界。此后,李香兰历任环保政务次官、参议院冲绳及北方问题事务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参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妇人(女)局局长等职,1990年代初从政界引退,担任亚洲妇女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当年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特别是慰安妇公开赔偿道歉。

  1978年,李香兰率日本环境代表团访华,在当年“满映”的原址长春电影制片厂,见到了浦克、白玫等老朋友。老友重逢,李香兰分外激动,她动情地说:“我有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该说‘回’中国。”

  晚年李香兰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经常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教育日本青年莫忘历史,并在回忆录中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全都是事实呀!”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文章,劝诫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