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首个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 由居民自发成立

2014年09月24日 10:3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由居民自发成立 自筹资金拯救“小灰瓦”、“垂花门”

  昨天,北京第一家自下而上由居民自发成立的胡同保护社会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正式挂牌。记者了解到,协会将从史家胡同的老建筑保护开始,逐渐扩大范围,同时开始整理老居民的口述资料,留住珍贵的北京味道与乡愁。

  “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是居民、产权单位、辖区单位组成的群众自治组织。协会成员包括各院的居民代表,红墙酒店、史家小学等辖区单位,公安部、外交部等产权单位,房屋管理部门等。专家顾问中包括侯仁之先生弟子朱祖希先生、胡同画家郑希成先生,北京城市规划院院长冯斐菲,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始人何戍中。

  昨天协会成立的同时启动了三个年度保护项目。第一个是47号院临街房屋瓦面恢复项目。据了解,居民多次提出应将大板瓦恢复为旧有的小灰瓦,“居民找过房管所,但房子没塌没漏,人家也不管。”“胡同里有些老房子在翻修的时候,多是推倒重建,格局变了、样式变了、工艺变了、建材变了,它虽然还在胡同里,还是院落,但不是真正的老北京四合院了。”朝阳门街道副主任、协会发起人之一李哲说。于是协会找到古建专家、专业古建队伍,四处搜罗了老砖瓦,协调辖区单位筹措资金,小灰瓦将有望恢复原状。

  第二个项目“挽救”垂花门。史家胡同45号院本是天津著名中学木斋中学一任校长的故居,与隔壁的43号院是非常珍贵的“鸳鸯院”,两院中均有垂花门,但45号院的垂花门早已破败不堪。李哲告诉记者,居民们之前也试图找产权单位进行维修,但产权单位表示只能出基本的维修费,维修方案也只是“要不拆掉,要不找木头钉上”。协会成立后,和居民共同商议,邀请清华大学相关专业人士给出了3个方案,并筹集资金近7万元。“产权单位依旧只分担原来的基本维修费用,垂花门复原的资金由协会通过辖区单位、外围社会资源、政府专项资金等渠道筹集款项承担。”

  记者了解到,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还将让风貌保护更加“接地气”,李哲说,风貌保护和民生、宜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协会目前正在计划选择一个有保护价值、但是已经变成大杂院的院落进行整体提升,规整各家的堆物堆料和私搭乱建,使其变得环境宜人。”

  下一步,协会将着手进行胡同院落建档,收集院落历史信息以及家庭口述史,保存宝贵的一手资料。并有望扩展至从朝内大街一直到干面胡同的整个东四南文保区,建立史家胡同乃至整个东四南保护区的胡同保护信息库,并设计胡同慢拍探访路线。(记者 王萍)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